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开展了北京地区2023年“普及金融知识 守住‘钱袋子’”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支付的发展,消费者可更加便捷的进行网络购物、理财、社交、充值缴费等,通过手机操作即可完成消费、转账等支付行为。与此同时,有的消费者金融知识匮乏、风险防范意识缺失,在进行理财时重收益,轻风险,最终导致较大亏损,悔恨莫及。
度小满钱包提示,金融消费者要合理选择与自身相适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抑制盲目投资冲动和过度消费欲望,远离非法金融活动,运用正当途径守护好自身的“钱袋子”。
警惕高额回报理财产品,树立正确的养老理财规划
现代老年人都希望退休后拥有无忧的养老保障,但由于缺少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知识和金融风险的了解,很容易陷入各种金融骗局。那应该如何在兼顾正常消费的同时,又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呢?
老年理财,应优先考虑投资安全,防范风险,警惕高回报理财产品,以稳妥收益为主。
老年人理财的3点原则:
1、稳健收益为主。老年人预期收入不多,日常生活支出大且医疗保健开销逐渐增加。因此中老年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弱,进行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本金的安全,不宜追求高收益。
2、期限灵活配置。一些老年人看到封闭理财产品期限长、收益相对较高,就将自己的大部分资金都买了三年或五年期理财,如果中途遇到急事需要用钱却无法及时赎回。所以老年人在购买理财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理财产品的封闭期限,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3、遵循专业指导。老年人在面对众多理财产品时,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根据自身的年龄和收入来选择,不要一味被高收益产品吸引,更需注意防范被一些非法机构的高收益产品欺骗。坚决远离非法机构、非法平台推出的非法产品。建议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咨询,借助专业力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财产品。
远离非法金融活动,守好自身“钱袋子”
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多样,常见的有非法集资、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电信网络诈骗、银行卡盗刷等。生活中因为非法集资被欺骗的人群屡见不鲜,那么应该如何防范非法集资?
谨慎投资,严防非法集资陷阱
一是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还本“许诺”、高息“理财”,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二是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记住天上掉馅饼、地下有陷阱。
三是要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理财产品。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不把钱打给个人和没有金融业务许可的公司。
四是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行为及时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三、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守卫财产安全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等普及,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公众隐私被侵犯等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那么应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守卫财产安全?
给个人信息上把“安全锁”
1、网上购物需谨慎。部分不法分子会伪冒“官方客服”,以“办理退货退款”等为由,诱骗用户提供姓名、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信息。
2、个人票据保管好。包含个人信息的票据不要乱丢乱放,如快递单、银行业务单据等。
3、支付安全要谨记。网络支付已成为消费者支付结算使用的主要方式。很多“钓鱼网站”、植入恶意程序或带有病毒的软件,使不法分子在网络后台就能获取用户银行卡账号和密码,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
4、不出租、出售、出借银行卡。出租、出售、出借的银行卡(账户)可能被犯罪分子用于洗钱、逃税、电信诈骗、网络赌博、网络贩毒等非法活动。国家“断卡行动”重点打击出租、出售、出借银行卡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