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主体培育,蓄能科创新动力。制定出台淮南市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行动方案。加强“市—县区—中介服务机构—企业”联动,深入县区、园区对接服务企业,按照“初创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发展路径,完善2023-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2023年第一批推荐高企申报企业84家。鼓励中小微企业积极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累计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26家,同比增长67.4%。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激发科创新活力。发挥淮南比较优势,积极推进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淮南矿业集团“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积极创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组织安徽山河药用辅料股份公司等5家单位申报省重点实验室。持续开展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印发《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高水平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围绕全市六大新兴产业,组织认定市技术创新中心6家,备案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家。
推动产业全链条融合,把握科创新机遇。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水平。2023年1-4月,全市企业吸纳技术合同184项,交易额68.6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179%;输出技术合同327项,交易额47.2亿元,居全省第4位,同比增长4273%。全市科技成果登记341项,同比增长310%。以第二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为契机,淮南市“200MW光伏制氢合成氨”等3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总金额达4.7亿元。
立足产业化项目落地,提升科创新实力。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组织淮南市优质新材料企业参加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投资安徽行”等系列活动。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碳基”、电池新材料、固废新材料等,初步形成化工新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先进金属材料三大基础材料产业布局。全市新材料产业在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共有项目180个,总投资额达1387.4亿元。2023年一季度,全市在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管理平台中新增项目46个,总投资额达135.4亿元,分别居全省第7、第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