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推动五大任务见行见效 内蒙古与上海交通大学校地合作“添动能”

   2023-07-02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80
核心提示:内蒙古风能资源丰富,被誉为“风电三峡”,在草原、丘陵、沙漠中,一座座巨型“风车”高高矗立,摇曳着洁白

内蒙古风能资源丰富,被誉为“风电三峡”,在草原、丘陵、沙漠中,一座座巨型“风车”高高矗立,摇曳着洁白的扇叶,将风能不断地转换成电能。

一直以来,“退役”的巨大叶片难以回收利用,简单地堆放、填埋和焚烧并不符合环保和资源化利用要求,高值化再生技术的匮乏,是制约叶片再生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针对内蒙古产业特点和技术需求,推动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风机叶片绿色回收与高值再利用关键技术在锡林郭勒盟落地转化,该项目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年处理2000吨风机叶片示范生产线,将有效打通“退役”风机叶片“高效拆解-绿色回收-高值利用”产业全链条,为叶片回收利用开辟了新方向,有利促进内蒙古风电全产业链的完善与快速发展。

加压加力推进“五大任务”,这是内蒙古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光荣使命,也是内蒙古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和着力点。而科技创新必然是内蒙古推动、落实、完成“五大任务”的核心力量。

近年来,在“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的创新发展总基调下,内蒙古与上海交通大学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协同创新,不断探索合作新机制、新模式,推动更多高水平创新成果在内蒙古落地开花,为完成好“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1

以“点”向“面”

合作“橄榄枝”向全区延伸

同频共振,同步共进。内蒙古与上海交通大学携手走过十余年光阴,双方携手创新、务实合作结出累累硕果,打造出校地合作“新典范”。

自2010年以来,双方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紧紧围绕国家“四个面向”战略部署,聚焦科技与人才合作、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多个方面,先后两次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了校地联动、协同创新的深度合作机制,共建了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并在内蒙古快速构建了“一中心、两基地、八领域”以点带面的科技服务体系。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作为内蒙古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打造的新型研发和转化功能型平台,不断深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及需求,积极打造蓬勃创新生态圈。

“我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合作共建的‘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锡林郭勒盟)循环经济协同创新中心’,已对接成功5家企业,并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锡林郭勒盟科技局局长包文霞表示,创新中心聚焦“五大任务”,开展固废绿色清洁回收利用技术中试产业化基地建设和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等一系列项目,有效带动产业发展水平提升,推动产业链向中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推进。

“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敬璞教授团队落地实施的内蒙古特色谷糠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中试示范项目,为推动兴安盟水稻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新路径。”兴安盟科技局局长赵青松说道,与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兴安盟)乡村振兴协同创新中心以来,借助上海交大技术优势,紧扣兴安盟发展需求,积极推动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与应用。

“借助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赤峰)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智力和资源,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就地应用,不断提升我市科技创新平台的示范带动作用。”赤峰市科技局局长王健介绍,目前双方推进合作项目11项,其中,与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顾力栩教授团队合作开展“癌症早诊早治电磁定位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改良及临床转化研究”项目,填补了赤峰医疗领域空白。

“将合作范围延伸到各盟市、各领域,加快向全区辐射创新平台,目前共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联合研发中心’‘联合工程中心’‘创新中心’等16家,以创新激发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效能。”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执行院长董樊丽介绍,研究院以促进创新发展为目标,与鄂尔多斯集团、国乳中心、中盛科技等10家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协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技术研究,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

“全面化”精准对接

走进上交赛孚尔(包头)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车间内各道生产线快速运转,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生产的高纯氧化铝系列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小试送样-设备调试-试生产后,在2022年开始大批量生产,并取得了不俗成绩,这一切得益于核心专利技术的工程再优化。”赛孚尔公司副总经理王玉国表示,通过科技互动驿站这一机制,在上海交通大学技术团队持续地产学研合作支持下,对产品形式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大幅改进,逐步完善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流程、低成本、绿色无污染高纯氧化铝生产工艺,生产出了高品质氧化铝粉体,在国内市场形成了技术领先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包头材料研究院副院长杨剑英介绍,科技互动驿站是一种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形式,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搭建了一座交流与对接的桥梁。通过有效互动增进了解,对接需求、促成合作,最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给企业带来效益。

“从0到1”“从1到N”。为摸清产业发展中的真实技术需求,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创新合作模式,通过“科技互动驿站”“伙伴研究组”“咨询顾问”等多元化方式,组织各类科技交流活动300余场,对接企业近500家。收集技术需求200余项,与300余家区内企业在产业、科技、人才等方面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创新合作,共实施合作项目137项,促成超高纯氧化铝、高性能铝合金、彩色氧化锆中试、高能锂离子电池含硅负极材料中试等一大批产业化项目落地建设,有力促进内蒙古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通过“科技兴蒙-交大行动计划”,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支持校内教授在内蒙古开展创新研发工作。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79项,面向新兴产业发展,开展中试研发和生产14项。其中,易培云团队开展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项目,与北奔重汽集团合作,助力内蒙古首台套100kW级氢燃料重卡车下线……目前,上海交通大学13个学院119个教授团队与区内企业开展科技合作,36位教授被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聘为双聘导师。

“加快集聚一流人才、打造一流平台、产出一流成果,为自治区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贡献智慧力量。”董樊丽指出,研究院将紧扣内蒙古产业链,把地区资源、产业优势与高校科技、人才优势相结合,积极汇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构建创新体系。

3

擦亮绿色发展底色

携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

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作为我国高校最早成立的一批“碳中和”智库,致力于我国双碳战略与政策研究,与内蒙古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重点关注内蒙古科创领域双碳路径以及重点行业的低碳转型,聚焦行业碳计量、区域绿色发展等问题,参与制定科创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与路线图,开展内蒙古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方案研究、内蒙古两高行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研究等多个项目,为“双碳”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为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主动融入和服务政府工作大局,全面提升决策咨询服务工作水平,努力将研究院打造成为政府决策咨询重要平台。”董樊丽表示,研究院开展了十余项软课题研究,编制《内蒙古各盟市碳排放特征差异显著亟需探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优路径》《内蒙古实现碳达峰面临的“三难”挑战亟需统筹解决》两期决策参阅,研究院将不断提升服务政府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为内蒙古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交大智慧与力量。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与上海技术交易所有限公司深度对接,立足自治区产业布局,面向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针对自治区相关技术交易市场空白,借鉴上海技术交易所丰富经验,共同打造“内蒙古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目前该项目已立项,引导企业端与科研端加强基础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以市场化、专业化服务支撑绿色技术特别是低碳技术在内蒙古的转移转化,持续提升内蒙古绿色技术创新服务能力。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深度参与内蒙古“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在首批12个技术榜单揭榜创新联合体中,上海交通大学或研究院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其中5个项目,涉及新型电力系统“网源荷储”关键调度技术、规模化电动汽车充放电与电网多层级互动技术、高寒环境下重卡用大功率长寿命石墨板电堆技术、氢燃料电池重卡开发与示范、双还原剂低碳富氢冶金技术五大方向,为内蒙古构建高效关键核心技术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后 记

近年来,内蒙古沿着总书记为欠发达地区擘画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科技开放合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通过“4+8+N”合作机制,内蒙古与国内发达省区不断深化科技合作,汇聚中科院、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200余家区外高校、科研单位踊跃投身内蒙古创新发展,合作共建了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稀土新材料技术中心、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为区内企业对接大量“含金量”高的好项目好成果,为内蒙古新能源、稀土、氢能等重点领域开辟新赛道!增添新力量!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内蒙古考察时,再次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开放合作是必要之举,内蒙古将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开展合作交流,聚政策之力、聚八方之力、聚资源之力、聚融合之力,全力打造“科技兴蒙”升级版,为努力完成国家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凝聚创新力量,将总书记为内蒙古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画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