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乌蒙山,凉风习习、牛羊遍野。乌蒙深处的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骔岭镇,杨家箐风电场项目建设正酣。随着组塔和放线工作的有序进行,该项目预计今年8月底进行首台机组并网。
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纳雍县,近年来充分依托优势,大力发展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
这只是毕节借“风光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根据毕节市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重点项目表来看,涉及风电、光伏、多能互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共计69个,其中风电项目为37个、光伏项目26个。
站在毕节市赫章县兴发苗族彝族回族乡轿顶山的山顶上,四周的光伏发电板尽收眼底。该光伏发电项目自2020年建成以来,平均年发电量达2.2亿千瓦时。兴发乡乡长罗俊杰介绍,当地在推进清洁能源发展过程中,探索发展“板下经济”,在光伏区域种植板蓝根、天麻等中药材,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
在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雪山镇灼甫草场,100余台“大风车”随风转动,源源不断地产生清洁能源。从远处看,高山草原仿佛让人置身童话世界。距离风电场不远的地方,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这是贵州目前最大的“风光互补”发电场,由华能威宁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运营,每年能提供清洁能源电量4.5亿千瓦时,与火电相比年均可节约标煤13.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5万吨。
“农光互补”也是威宁一大特色。在威宁县龙街镇龙街社区,光伏发电和食用菌产业“比翼双飞”,通过提升光伏板距离地面的高度,让食用菌有了发展空间,并且可以减小冰雹等恶劣天气对食用菌造成的损失。该镇副镇长冯迅介绍,龙街社区目前发展了133个食用菌大棚,解决100多名村民就业。
威宁县有着“阳光之城”的美誉,是贵州平均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县。这里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日照时数1812小时。近年来,除了依托丰富的“风光资源”发展“风光产业”,威宁县还引进和培育多家企业开发光伏、风电配套产业。
走进威宁县新能源产业园里的贵州一道长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光伏组件生产线一派繁忙景象。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公司,专门致力于光伏组件研发生产。公司总经理盛兆选说,凭借大数据赋能制造,公司采取自动化流水线生产作业,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
毕节正在成为贵州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根据当地能源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毕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14万千瓦,占全省的26.9%,位列贵州第一;发电量77亿千瓦时,位居贵州第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