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领军人才风采 | 李永胜:把科技创新刻入企业发展“基因”

   2023-07-20 山东省科技厅
137
核心提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领军人才的荣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科技领军人才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即日起开设“科技领军人才风采”专栏,陆续刊发我省科技领军人才的创新创业典型事迹,团结凝聚广大科技领军人才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高水平创新型省份。

李永胜,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40年来持续从事一线科技创新,带领团队潜心研究,攻克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取得重要创新成果,为推动我国磁悬浮动力装备和凿岩机械的技术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第十二届党代会代表,荣获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优秀企业家、山东省勇于创新奖、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发明家、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

返乡创业,成就国家单项冠军

 李永胜出生于山东省潍坊市一个农村家庭,恢复高考后的1979年,他考入山东大学(原山东工学院)。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我国西部凿岩机械大型企业工作。

国企25年的磨砺沉淀,6位行业优秀专家的言传身教、谦虚勤恳的工作作风,让李永胜从普通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技术组长、技术处副处长、副总工程师、技术副总经理。李永胜坦言:“做企业需要传承,没有国企工作的积累,就不会有今天的天瑞重工。”  

2008年国企改制后,47岁的李永胜带领一个技术团队回到家乡潍坊创办天瑞重工。创业之初,没有固定厂房,6年搬家5次,2013年才建起了自己的厂房;技术要突破,他坚守在研发一线,夜以继日地反复试验论证;机器出现质量问题,他组织反复试验。十年砥砺磨一剑,凿岩机故障率从原来的3%降低到了0.3%,受到用户高度肯定,成为我国凿岩机行业的一面旗帜。

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让天瑞重工这家初创企业用十年时间就冲到了行业顶端。2018年,天瑞重工的凿岩机设备获评国家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锐意创新,领跑磁悬浮新赛道

 尽管在凿岩机领域已经取得成功,但李永胜的创新脚步从未停止,他带领团队先后尝试了高频破碎锤、智能喷涂机、海水淡化机等不同领域新产品的研发,直至磁悬浮。 

 磁悬浮动力技术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具备节能、高速、低噪、长寿命等显著优势,可形成磁悬浮鼓风机等十几类节能装备,磁悬浮动力装备现已成为山东省前瞻布局的四个未来产业之一。

李永胜将凿岩机产业积累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磁悬浮技术研发中,历经多年攻关,终于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磁悬浮鼓风机、磁悬浮真空泵、磁悬浮空压机、磁悬浮低温余热发电机、磁悬浮压缩机等5类磁悬浮动力节能装备,平均节电30%,噪音由120分贝降至80分贝,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荣获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轻工联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专利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入选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优胜项目(最高奖),列入国家“能效之星”产品目录、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国家节能中心典型案例、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绿色产业指导目录……

李永胜表示,“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磁悬浮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磁悬浮产业赛道上,我们将继续自主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践行国家双碳战略作出贡献。”

匠心筑梦,践行“国之大者”

无论是从事高端凿岩机械研发还是进行磁悬浮动力装备创新,李永胜始终秉持一颗“匠心”,用实际行动践行敢为人先的使命担当和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他亲自牵头研发、推进项目,每天平均工作16个小时,吃住在办公室,穿梭在实验室、车间……公司秘书处负责人感慨道:“工作就是他的全部生活,他已经把工作和生活完全融为一体。” 

在大量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李永胜牵头梳理了磁悬浮动力技术的理论框架,提出了标准化体系架构,2022年9月,获批建成全国磁悬浮动力技术基础与应用标准化工作组,并主持秘书处工作,正推进建设我国磁悬浮动力技术标准化体系。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提出了将磁悬浮动力节能装备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鼓励类的建议,获得国家采用,磁悬浮动力装备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这两项工作开启了我国磁悬浮动力装备发展新的里程碑。如今,公司成立了山东磁悬浮产业技术研究院,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山东省节能环保装备产业链“链主”……

“科技创新已经刻入我们企业发展的基因”,李永胜这样说道,“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融入国家和地区发展大局,发挥企业自身的活力和韧性,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持续地做好一件事情,这或许就是天瑞重工成功的原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