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亚太多国加快氢能利用步伐

   2020-06-16 中国化工报
67
核心提示:作为重要的未来能源选项,氢能正受到全球重视。其中,亚太国家在氢能利用领域实力不俗,日本、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正加快

作为重要的未来能源选项,氢能正受到全球重视。其中,亚太国家在氢能利用领域实力不俗,日本、韩国、印度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正加快步伐,使氢能源成为其能源构成的一部分。近期,这些国家纷纷计划设立氢能源项目,并加快氢能源政策制定。

日本:开创“氢能源社会”

日本是全球氢能利用方面的领先国家。该国于2017年12月正式发布了《基本氢战略》,旨在开创世界上第一个“氢能源社会”。该战略主要目标包括到2030年左右实现氢能源发电商业化,减少交通、电力、工业和住宅等关键部门的碳排放,同时加强能源安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称,氢是解决能源安全保障和全球变暖问题的王牌,强调了日本领先于世界实现氢能源社会的重要性。

2019年12月,川崎重工投用了世界上第一艘液氢运输船。包括丰田在内的日本公司正在对未来氢经济进行大规模投资。在交通运输领域,日本的目标是到2030年新增8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和1200辆燃料电池巴士,此外还将新增900个燃料电池补充燃料站。日本还计划在2020/2021财年再推出至少24个加氢站,这是日本经济产业省在本财年新建160个加氢站目标的一部分。

韩国:目标燃料电池汽车

2018年8月,韩国政府将氢能经济、人工智能、大数据并列为三大战略投资领域。2019年1月,为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在全球氢燃料电池车市场中占得先机,韩国制定了《氢能经济活性化路线图》。该路线图包括氢能生产、运输、存储、使用等领域。根据《氢能经济活性化路线图》,到2022年,韩国政府力争将氢燃料电池车累计产量提升至8.1万辆,并使得主要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达到100%。到2025年,打造年产量达10万辆的生产体系,将氢燃料电池车售价降至目前的一半,基本上相当于普通燃油车的价格。到2040年,使氢燃料电池车累计产量达到620万辆,其中290万辆面向韩国市场,330万辆用于出口。

配套设施中,韩国晓星集团与德国林德公司已经签署了一项价值3000亿韩元(约合2.44亿美元)的项目,将建造全球最大的液态氢工厂。到2022年,这家位于蔚山的工厂将拥有1.3万吨/年的产能。该工厂投用后可以为10万辆氢动力汽车提供动力。晓星和林德还将在2022年之前在韩国新建50座氢燃料加注站,并扩建另外70座氢燃料加注站。

印度:开发天然气掺氢技术

印度国有企业印度石油公司正在制定一项长期能源转型战略,包括以成本效益高的方式生产氢气,以及开发将压缩天然气与氢气混合的技术。此外,印度正与中国、韩国、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合作,加快研究如何使用氢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印度国家石油公司正在研究开发天然气掺氢燃料的技术,最终的压缩天然气中含有17%~18%的氢气。使用这种天然气掺氢燃料可以把汽车排放量从欧IV标准提高至欧VI标准。印度国家石油公司已在新德里的一个公交车站安装了这种装置,并计划在未来扩展到其他城市。该公司已与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和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进行现场验证,以确定压缩天然气中最理想的氢含量。

澳大利亚:建设亚太氢能出口基地

2019年11月,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发布《国家氢能战略》,旨在将澳大利亚打造为亚太三大氢能出口基地之一,同时保证其在氢安全、氢经济以及氢认证方面走在全球前列。该战略确定了15大发展目标,澳大利亚将在未来10年确定具体指标以评估市场和技术的进展情况。

该战略确定了以国家协调、发展产能、满足当地需求为主题的57项联合行动。这些具体行动同时考虑了相关的出口、运输、工业使用、天然气网络、电力系统,以及诸如安全、技术和环境影响等跨领域发展的氢能问题。根据《国家氢能战略》,澳大利亚到2030年将进入亚洲氢能市场的前三名,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出口国。

澳大利亚政府设立了一个3亿澳元(约合1.915亿美元)的基金,用于新氢项目,以配合该国的国家氢能战略。这基金将涉及一些领域,如推进氢生产、发展出口和国内供应链、建立氢枢纽,以及支持建立国内氢需求的项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