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能源法》拟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BNEF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氢能经济展望》指出,由于政策缺位,行业投资不足,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得不到支撑。尽管制氢成本在逐渐降低,但氢气仍然是价格较高的燃料,市场不会主动改用氢气,除非在净零排放目标等政策的压力下。
4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显示,和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一样,氢能也是一种能源。
根据《能源法(征求意见稿)》,能源是指产生热能、机械能、电能、核能和化学能等能量的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含页岩气、煤层气、生物天然气等)、核能、氢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电力和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此前,氢能一直未被列为能源范畴,且缺乏国家顶层设计,燃料电池的推广进度较慢。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2020年1-2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5辆和171辆,同比分别下降24.5%和8.6%。2020年3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3辆和207辆,同比分别下降19.7%和7.2%。
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氢能经济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指出,由于政策缺位,行业投资不足,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得不到支撑。尽管制氢成本在逐渐降低,但氢气仍然是价格较高的燃料,市场不会主动改用氢气,除非在净零排放目标等政策的压力下。
《展望》认为,目前,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产业规模极小、成本很高。虽然未来降本潜力极大,但前提是要扩大氢气的应用规模,并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网络。这就需要各国政府的支持,以及各政府部门间的相辅相成的协调政策。比如,为社会资本提供一个明确的投资框架,未来十年为氢能产业需提供1500亿美元的补贴等。
川财证券近日发布研报称,我国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政策框架已初具雏形,地方产业集群效应也开始显现,但仍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规划,将国内资源禀赋与能源战略相结合,提高氢能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地位,引导传统能源企业进场,保障安全、廉价、稳定的氢能源供应,才能为产业发展打消后顾之忧。对于生产和制造环节,我国氢能产业应坚持研究开发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体系,加速推进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和降本增效,新一轮补贴政策有望向该目标推进。随着各个省级规划和地方规划的出台,国内氢能产业与园区管理会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产业链上下游的配合度有望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