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氢能市场广阔 投资遍地开花

   2020-03-03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128
核心提示:日前,一则软件大亨比尔盖茨将斥资5亿英镑购入一艘液氢动力游艇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引发了资本市场对氢能发展的热度。据悉,氢

日前,一则“软件大亨比尔·盖茨将斥资5亿英镑购入一艘液氢动力游艇”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引发了资本市场对氢能发展的热度。据悉,氢能源概念最近表现活跃,凯恩股份、厚普股份、南都电源等公司股价上涨。

事实上,从2019年年初开始,“氢能热”就开始逐渐升温,“推动加氢设施建设”被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广州、宁波、成都等地相继出台氢能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国家电投、中国石化等能源央企纷纷入局,氢能商业化加速推进。

业内人士表示,国内十分看好氢能应用市场,但需要在技术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布局氢能产业发展。

发展前景广阔

如今,氢能产业广受关注,各方对产业发展抱有较大热情和持有乐观、积极态度。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发展氢能产业,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

“比尔·盖茨购买液氢动力游艇的消息备受关注,是因为看好氢能产业发展前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研究员景春梅告诉记者,氢能产业链比较长,涉及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材料等领域,可以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能够推动绿色发展体系的构建,实现经济绿色、清洁、低碳发展,比如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幅度减少碳排放。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新能源技术研究所所长陈亮认为,地方加快布局氢能产业,企业积极入局氢能产业链各个环节,说明氢能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此外,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氢能产业化发展初步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作为二次能源,氢气的来源非常丰富。据了解,氢不仅可以通过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重整、生物质热裂解或微生物发酵等途径制取,还可以来自焦化、氯碱、钢铁、冶金等工业副产气,也可以利用电解水制取。特别是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结合,不仅可以实现绿色清洁,更拓展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式。

陈亮表示,氢能产业化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在氢气的制备、储运和应用等方面长期开展技术研发与攻关,初步掌握燃料电池关键材料、部件及电堆的关键技术,基本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平台。

随着产业化条件日趋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丰富,氢能的应用市场潜力大,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5年,国内氢能供给量将达到4000万吨,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5.9%。

聚焦自主可控技术

氢能产业虽然已初具产业化条件,且应用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尚未自主、管理和标准体系尚未确立、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加氢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诸多发展问题。

“氢能产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卡脖子’问题是,核心技术未能取得突破,比如膜电极、空压机、炭纸等。以炭纸生产为例,国内有炭纸技术,但是在工艺密度、耐热性、可靠性、成本控制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景春梅表示,这就需要在技术自主可控的前提下发展氢能产业,不能依靠引进国外技术推广应用。

陈亮也认为,部分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受制于人,是我国目前氢能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日本、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氢能产业方面积累雄厚的技术基础,并且通过专利壁垒巩固其技术优势。而我国发展氢能的时间并不短,未得到足够的资金与人员投入,在关键技术研发方面与这些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发展好氢能产业,就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协同创新,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和核心部件国产化。”

同时,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也是当前氢能产业化过程中的“拦路虎”。景春梅认为,从国家管理层面来说,对氢能源管理还未明确纳入到能源管理当中,在战略规划、审批程序、安全标准制定等方面均不不够完善。“行业管理体系和标准体系的构建,对氢能安全发展至关重要。”

“氢能的安全性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给人一种危险的印象。”陈亮告诉记者,“国家层面未出台相关的规划和监管举措,对氢气仍作为危化品进行管理。”

此外,商业化推广模式尚未建立。“氢能产业还未实现商业化发展,投资成本高、风险大。”景春梅表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进入该行业,不要与国电投、中广核、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竞争,而是给大企业做配套服务、关键零部件供应和相关技术的研发,才能做到“大企业不倒,小企业不倒”。

期待出台补贴政策

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氢能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相关补贴政策给予支持。“如果有了相关补贴政策的支持,氢能发展将会更快一点、更顺一点。”由此可见,业内期待国家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促使氢能产业平稳发展。

北京锦能伟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传泉说:“氢能产业目前还没有进行补贴,但是我相信会有的,应该不会很远,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还在积极探讨考虑中。”

景春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相关政策正在制定中,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出台。对于业内关注度很高的规划政策在出台前,必须进行扎实的研究、论证,以及后续程序要走。”

“其中,补贴政策是行业最为关注的。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家财政会给予支持,但是支持方式、支持力度会有所不同。”景春梅表示,国家相关部门会吸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等产业补贴经验与教训,把补贴资金用在刀刃上,避免套补骗补行为的发生。“氢能产业政策更加注重事中事后补贴。比如,加氢站建设运营了就给予补贴,实现‘卡脖子’技术突破就给予补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