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氢能源暗中发力,下一个万亿级市场何时达成?

   2020-09-29 美股研究社
70
核心提示:绿色氢能源行业蕴藏着多大的机会?投资者梦想着找到一个本垒打的机会,把他们小小的积蓄变成一笔巨额财富。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故

绿色氢能源行业蕴藏着多大的机会?

投资者梦想着找到一个本垒打的机会,把他们小小的积蓄变成一笔巨额财富。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故事:一些人购买了一家鲜为人知的科技初创公司的几股股票,这家公司后来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公司,让他们的早期投资者变成了千万富翁。我们希望有一天这能成为我们的故事。

久负盛名的华尔街银行高盛(199.07, 4.12, 2.11%)(Goldman Sachs)在一份报告中称,你或许有这个机会。该公司的分析师认为,绿色氢能源行业将开始出现一个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到2050年,这一市场的潜在市场规模可能接近12万亿美元。鉴于这种巨大的潜力,投资者不会希望错过这个可能是巨大财富积累的机会。

绿色氢能是什么?

绿色氢能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将两个氧原子和氢原子分离。氢有很多用途,包括替代化石燃料发电。这将使它成为一个完美的替代品,因为它将提供无排放的能源,没有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间歇性。

不幸的是,由于它是能源密集型的,目前的成本很高。但是,随着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成本下降,这种情况正在改变,使氢能成为一种更廉价的选择。

由于氢的通用性和成本的下降,高盛认为它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例如,该公司估计,绿色氢能源将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力消费,而欧洲目前正引领着这一发展方向。这将使欧洲大陆的电力需求翻倍,这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以及天然气管道和火电计划等传统能源基础设施来说也是个好消息,因为它们可以被换为氢气。再加上美国和亚洲的机遇,该行认为,到2050年,绿色氢能的潜在市场规模将接近12万亿美元。这使得分析师称氢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步步迈向潜在的机会

美国绿色氢能源的早期领导者之一是可再生能源巨头NextEra Energy公司(NYSE:NEE)。该公司首席财务官丽贝卡·久川(Rebecca Kujawa)在第二季度的电话会议上指出,“为了实现无排放的未来,我们相信其他技术将是必要的,我们对氢的长期潜力尤其感到兴奋。”她指出,该公司正在“尝试用水方法”,计划在其位于佛罗里达州的一家公用事业公司进行一个氢试验项目。该项目将投资6500万美元,有望在2023年启动。NextEra将利用太阳能生产绿色氢气,以取代现有发电厂的一个涡轮机消耗的天然气。

虽然该公司起步时规模很小,但它看到了未来30年开发绿色氢能的巨大潜力。根据NextEra的估计,绿色氢气可以消除发电过程中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同时也扩大了可再生能源的市场机会。这些催化剂促使该公司估计,可再生能源市场将在30年内增长10倍。与此同时,绿色氢能还可以在交通和工业部门的电气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所有这些加起来,NextEra估计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氢能的市场潜力是当前可再生能源市场的19到24倍。

另一家看好氢能源前景的公司是Plug Power (NASDAQ: Plug)。该公司最近与领先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商Brookfield Renewable (NYSE:BEP)签署了一项协议,为其首个100%可再生能源的绿色氢设施提供能源。两家公司正在讨论更广泛的合作关系,这可能在未来几年带来更多的绿色氢开发机会。这是氢燃料电池公司战略的第一步,该公司计划到2024年使用可再生能源生产50%以上的氢。

除了加速新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发展外,绿色氢气还可能导致天然气管道和燃气发电厂等传统能源资产的使用发生重大变化。这是因为它可以成为现有发电设施中天然气的替代燃料。根据高盛的说法,这将给他们一个“第二生命”,因为这个行业可以在场外生产氢气,然后通过以前的天然气管道运送到现有的发电厂。高盛认为,未来潜在的绿色氢能源公司还可能包括目前天然气基础设施的所有者,如Consolidated Edison、NextEra Energy Partners和Williams Companies等。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新兴机会

值得密切关注

由于可再生能源成本的迅速下降,绿色氢能源已经从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目标变成了一个真正可能实现的目标。投资者将会密切关注它的发展,因为它代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如果成功的话,可能会有很多赢家,但NextEra Energy、Plug Power公司和Brookfield Renewable都是引人注目的候选者,因为它们是将绿色氢能从概念转化为现实的先行者。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