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前景看好 多点开花 瓶颈待破——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观察

   2020-10-26 新华网
60
核心提示:加氢3分钟使用8小时的叉车、单次加氢续航能力接近1000公里的重卡、可持续工作10个小时的氢能源电动无人船在10月19日至22日于广东

加氢3分钟使用8小时的叉车、单次加氢续航能力接近1000公里的重卡、可持续工作10个小时的氢能源电动无人船……在10月19日至22日于广东佛山南海举办的2020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上,一批氢能商业化应用产品亮相,让观众体验到氢能时代的绿色生活。

2013年以来,丰田、现代、本田等汽车公司相继推出商业化应用的燃料电池汽车,从而引起氢能浪潮。近两年来,国内主要车企看好氢能产业发展前景,也纷纷开始布局。

比如上汽集团在9月份发布“氢战略”,从2020年起未来5年,将推出至少10款燃料电池整车产品,旗下捷氢科技达到百亿级市值,建立起千人以上燃料电池研发运营团队,形成万辆级燃料电池整车产销规模,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

“氢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高度重视,燃料电池汽车真正成为全球主要汽车集团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说。

“氢能的辐射面很广,可以从材料到装备制造,把很多产业链进行连接。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发展氢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纷纷将氢能纳入国家能源战略规划。”佛山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吉诗说。

今年7月30日,广州市发布《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瞄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中心、网络枢纽和氢能交易中心的战略定位,将广州建成我国南部地区氢能枢纽。到2030年,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实现氢能产业产值预计2000亿元以上。

“氢能是我国能源革命重要的探索方向。我国已有12个省市、35个地市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今年正在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中,也首次提出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管理,统筹推动氢能产业发展。”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说。

在政策的带动和刺激下,国内的氢能产业站上风口。氢云链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至7月,我国氢能产业名义总投资金额超过1300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超30%,其中有5起投资规模达百亿级别。

目前我国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超过7000辆,建成加氢站70余座。“国内的氢能产业逐步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掌握了主要生产工艺和技术,也形成了3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城市实现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小范围规模化示范应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景春梅说。

氢能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但氢能产业仍面临储运成本高、整个运营成本较贵等瓶颈问题。

“现在不管是用煤制氢还是电解水制氢,成本都较高,需要推动整个产业链成本的下降。我们需要技术的突破和产业规模的提升。目前电解水制氢超过60元每公斤,我们的目标是30元至35元每公斤,需要大幅度降低成本。”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院长卫昶说。

“氢能产业发展需要突破成本关。氢能发展面临氢气生产与储运技术路线庞杂、成本高昂的状况,同时目前国内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整车造价高于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推广上尚不具备成本优势,需要通过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来突破成本桎梏。”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科首席教授唐浩林说。

吴志新认为,氢能产业的商业化路上,面临技术、产业、政策、标准法规以及成本等多方面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需要经历“技术研发实现突破,示范应用验证技术,补齐政策与标准法规短板,持续科普实现社会普遍认同,持续推动扩大规模,基础设施形成规模,最终实现商业化”的多个阶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