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氢能发展热潮高涨,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石化企业为应对碳减排的新要求,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纷纷布局氢能产业。未来氢能产业将如何发展?在4月29日于广西钦州召开的氢能产业发展论坛上,专家给出了答案:电氢协同将成为未来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伟善在论坛上表示,面对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等压力,发展氢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共识。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布局氢能产业已成为行业推动石化原料绿色化,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
“当前很多地区都出台了关于氢能的发展规划以及政策,并且大力建设加氢站、制造燃料电池车,但去年我国的燃料电池车产销量双双腰斩。出现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便是我国的氢能发展模式照搬了与国情不符的日韩模式,这就导致我国氢能产业出现了“扬短避长”的情况,产业优势无法激活,并且以偏概全,忽视了产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符冠云对当前我国的氢能产业进行了分析。
对此,符冠云提出:“石化产业需要发展氢能,以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深度脱碳;而氢能产业也需要石化产业进行赋能,以此降低供应链成本。未来,希望我国在氢能发展方面能够形成电氢协同的系统。比如有些领域的碳减排是通过电力无法解决的,这部分领域称之为难以减排领域,那么这些领域则需要用氢及其他方式解决。比如通过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电解水制绿氢或者富氢燃料解决难以减排领域的深度脱碳问题,这是我们在未来能源过程中的整体构想。”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资本和金融事业部专家邢璐也持相同观点。她认为,氢能在未来发展的定位是以绿色电气化为主线,而氢能将成为电气化的重要补充,未来中国石化将坚持以绿氢为发展方向。眼下国内依托炼化企业供应高纯氧,中国石化目前正在布局可再生能源制绿氢,争取推动氢气来源从灰氢转向蓝氢,并最终走向绿氢。
邢璐还表示,“十四五”氢能产业发展的机遇主要来自应对气候问题的全球广泛共识,以及国家对氢能产业的政策支持、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带来的协同效应和传统企业的转型发展需要。而未来氢能产业面临的挑战则主要来自氢能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产业秩序有待规范、关键领域存在“卡脖子”风险、基础设施薄弱以及新领域应用内生动力不足等。为此她建议政府、行业组织和能源企业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上述挑战,以克服氢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
此次氢能产业发展论坛由石化联合会组织举办,石化联合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吴甫主持论坛。同期,石化联合会氢能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