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推进氢能产业提质升级

   2023-07-18 光明日报
60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关键是能源体系的绿色低碳转型。当前,我国正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稳步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变。其中,发展氢能产业将在我国能源系统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对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济体已将氢能视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战略选择,持续加大投入、积极布局,抢占氢能产业发展制高点。

我国在清洁低碳氢能供给上具有巨大潜力,氢能产业发展态势总体良好,已初步掌握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在部分区域开展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十四五”末,我国将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2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以及供应体系。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对能源绿色转型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为切实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健康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加强氢能产业基础研究、关键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构建氢能产业创新体系。

燃料电池在我国已呈现快速启动的态势,氢燃料电池轻型电车、家用社区用电池等各种氢的应用场景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当中。但从绿电制氢、氢气储存、运输到加氢站等各类用氢设施建设,以及各种燃料电池技术等方面,我国氢能产业还存在明显短板。应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氢能产业核心技术、关键材料攻关。未来氢能产业发展有六大趋势,包括替代柴油车的燃料电池;液氢、氢气管道运输;燃料电池工业发电;氢气储能;蓝氢、绿氢创新发展;在难以减排领域氢能的开发利用。要准确把握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方向,聚焦短板弱项,围绕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着眼长远,加强产学研合作,夯实技术基础,以保障我国氢能产业的健康发展。

氢是无色无味气体且极易燃烧,一旦泄漏容易发生爆燃、爆炸。因此,必须把安全性作为氢能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内在要求,坚持安全优先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氢能安全监管制度和标准规范,针对氢能制取、储存、运输、加注和应用全产业链,强化重大安全风险预防和管控,提升全过程安全管理水平。

建立氢能产业风险防控体系,要坚持“预防为主、本质安全、系统管控、防患未然”十六字方针。首先,要系统开展氢能安全技术研究,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社会科技力量积极参与的氢能安全技术研究体制。其次,要修订和完善氢能安全国家标准,梳理我国已有和正在制定的氢能安全国家标准,从氢能安全管控的要求出发,进行顶层设计,制定、修订、完善相关标准,尽早形成系统完整的标准体系。此外,要建立健全氢能系统各种设备的检测检验机构。

作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中重要的清洁低碳工业原料,氢能应用场景丰富。要坚持市场导向,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和拓展氢能在交通、工业、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加快探索形成科学有效的氢能商业化发展路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