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氢能源需求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槽项目招标亦随之大增。据华鑫证券对中国电解水制氢项目进行的不完全统计,处于招标至投运阶段的项目达37个,其中25个项目公布电解水设备规模,已公布规模的项目合计功率需求高达2.4GW。
随着电解槽项目招标大幅增长,绿氢电解槽设备的出货量也正显著提升。据氢云链近日统计,2023年1-2月,全国已有至少8个绿氢项目开工或进入制氢设备招标环节。(相较于2022年同期,则主要只有中石化新疆库车项目。)8大项目基本采用碱性电解槽路线,合计电解槽招标量达763.5MW,同比增长近3倍,并已超过2022年国内近750MW的电解槽出货量。
资料来源:氢云链
注:招标项目均已进入制氢设备招标环节,部分较小规模项目未统计。带星号的电解槽需求量为估计值。
政策引导氢能产业有序发展
政策的支持对于氢能产业的有序发展功不可没。2022年开始,各地积极推进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与示范应用,中央及地方各省份氢能政策陆续密集落地。
为引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 2035 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了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及产业发展的各阶段目标,正式将氢能纳入我国能源管理体系。《规划》提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后,相关企业纷纷加码布局。
陕西、山西、湖北、宁夏、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近期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地方氢能产业发展。
制表:中国能源网
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氢能成本高企等问题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氢能产业化开始提速,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电解水制氢初具经济性
从技术层面来讲,碱性电解水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制氢工艺,其最大的优势是投资运行成本低,但在目前仍存在碱流失、腐蚀、能耗高等问题。如果想进一步实现降本,不仅要降低电耗,还需要将电价降下来,未来降本空间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降低电价。
在电解水制氢技术中,水通过电解过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氢气可以用作低碳燃料或储能介质。这项技术具有很高的潜力,因为它可以用来生产绿色氢气,即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很低的氢气。过去,电解水制氢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主要是因为电解设备的价格昂贵以及电力成本。
一般电解水制氢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包括设备折旧、原料、人工运维等,可变成本包括制氢过程的电耗(一公斤需要50.4度电)和水耗。电解水制氢的氢气全口径成本约50元/kg,其中制氢环节成本占比约44%,储运环节约24%,加注环节约32%。
制表:中国能源网
华鑫证券黎江涛在3月13日研报中指出,近期绿氢项目开工超预期,从侧面印证了电解水制氢已逐渐具备经济性。经测算,若电价低于0.2元/kWh,电解水制氢成本将低于多数场景下的灰氢成本,若低于0.1元/kWh,则可完全平价。因此后期如能充分利用电价波动性,电解水制氢则可实现高额收益,电解槽设备市场空间亦将翻倍。展望未来,绿氢有望受益于氢能占能源比重提升、绿氢占氢能比重提升双重逻辑,迎来高速增长,电解水设备将率先受益。
我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资正在不断增加。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电力成本有望降低。这将使电解水制氢技术更具经济性。
总之,中国的电解水制氢技术的经济性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否具备足够的经济性,还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政府支持、技术进步、可再生能源价格和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这些条件的改善,电解水制氢技术在中国的经济性将进一步增强。
结语
国际方面来看,中国企业目前占据全球电解槽设备主要份额,2022年全球电解槽市场出货量约为1GW,国内电解槽出货量将近750MW。根据BloombergNEF数据,2023年中国电解槽出货量有望达到1.4~2.1GW,占当年全球出货量的60%以上,同比增加75%~163%。
去年,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研究也曾指出,中国碱性电解槽的价格约为343美元/千瓦,而西方国家的价格是1200美元/千瓦。相比之下,中国制造的碱性电解槽比西方便宜了75%。
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2020~2025年中国氢能产业产值将达1万亿元,2026~2035年将突破5万亿元。政策利好、企业发力,技术突破……相信在各方合力的共同推动下,氢能产业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可期。因此,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方式,降低度电价格,优化电解槽技术,将成为我国实现规模化、工业化制氢的关键所在。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