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的屋顶也能赚钱。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利好热浪之下,不少投资者将目光落在了住宅和工厂的屋顶,但业内却发出了“一屋顶难求”的声音。
此前,在一光电建筑论坛上,一位来自黑龙江的女士急切地推荐自己所在公司的屋顶,“厂房正在建设,屋顶面积大约有7000平方米,”希望能实现多方盈利。
“有屋顶、还有建设光伏电站想法的企业,目前还不多见。”上海神舟电力有限公司华南区域总监徐淑通告诉记者,尚且不谈标准,就当前屋顶而言,可集成光伏应用的屋顶相对稀缺。同时,光伏发电收益水平对企业和居民还缺乏吸引力。
紧俏的屋顶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既有建筑面积达400亿平方米,裸露屋顶的面积在100亿平方米左右。未来30年,城镇化进程还要建40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仍然会有100亿平方米的屋顶。
“其实,建筑面积是远大于建筑的屋顶面积的,不能混为一谈。”有着多年屋顶光伏电站建设经验的徐淑通介绍说,“国内现有建筑,大部分在设计阶段未考虑在屋顶安装光伏设施,现在要考虑集成光伏应用时,普遍存在结构强度不足和阴影遮挡等情况,无法实施光伏发电项目。”
徐淑通表示,在东部地区常遇到的现实情况是,技术可用建筑屋顶面积小于城市建筑面积的10%。作为节能减排可依托的载体,技术上可集成光伏的建筑已属稀缺资源。
与此同时,“屋顶业主作为合同能源管理的受益方,由于项目收益水平低、保障性低等特点,导致投资方能够为企业节省的电费,‘不如企业卖废纸箱赚钱’,对多数企业缺乏吸引力。”徐淑通如是说。
与其拿出大量精力处理屋顶施工等相关问题,不如找个借口拒绝,“影响风水”似乎成了大多数屋顶业主的借口。
上海亚泽新型屋面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钟俊浩认为,工业屋顶光伏项目绝不仅仅是工业厂房建设好以后,再进行简单的规划、设计、安装光伏设备,更高效、可靠的屋顶光伏项目应该与建筑设计、建造全程紧密结合。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副主任章放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与建筑结合是相对比较新的领域,还不是很成熟,甚至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建筑的破坏、造成屋顶漏水、荷载达不到要求等等。
“因此,我们主张以新建建筑为主,也就是说在新建建筑时就把光伏设计添加进去,发展光伏与建筑结合应该提早到规划阶段,在建筑设计时就把光伏考虑进去。但这并不意味着马上在建筑上建设光伏发电,可以先预留出来,为将来安装做好准备。”章放说。
收益尚缺吸引力
目前,国家为分布式光伏项目确定的原则是“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按照其确立的对自用与上网电量采取相同补贴额度的度电补贴模式,即“自用上网、补贴一样”。
在徐淑通看来,“建立在现行的国内分类电价基础上,却会造成‘自用受益、上网赔钱’的商业效果,导致光伏电量消纳必须与光伏建筑捆绑在一起,即‘屋电不分家’施政效果。”
徐淑通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少数农业用电电价与火电标杆电价接近以外,其余类别的终端电价都高于火电标杆电价。以工业电价为例,普遍比火电标杆电价每度电高0.2元—0.3元,形成了“自用电”电价高,“上网电”电价低的局面。从商业角度看,意味着电量“自用”受政策鼓励,“余量上网”受政策惩罚。
“因此需要国家补贴,但现在的补贴还比较低。”章放表示,一度电补贴0.42元,作为电价高的地区,对耗电大的企业可能比较合适,但不是对所有地区和企业都合适。目前,电价补贴不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这就迫使大家精打细算。“如果算上荷载和防水,回收期可能就会延长,那么就不合算了,这就是政策出台后很多企业并不踊跃的原因之一。”
当前,传统能源集团可接受投资回收期长达10年左右的项目。对多数企业而言,无论是做节能改造还是其它项目投资,普遍要求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在5年(甚至3年)之内。
“因此,除了负债率高的光伏制造企业为培育市场而做一些示范项目外,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对多数企业缺乏吸引力。”徐淑通建议,除了采取长周期(20年)低补贴的模式外,可试点短周期(5年)高补贴模式。
也就是说,用短周期补贴解决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成本回收问题。徐淑通解释说,要求项目此后承诺20年内以远低于当地火电标杆电价的价格(比如低0.2元/KWh)向电网送电达到系统设计电量,并建立责任追究与免责机制。在这种模式下,政府5年分期付款购买20年光伏电量,达到激活市场、节能减排的政策目的。业主利用自有屋顶资源,5年内投资回收,之后参与20年光伏发电的分成。电网,则在支持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5年后,获得长达20年的廉价电力供应,解决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利益机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