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随着国家调控多晶硅项目政策的出台,行业将呈两重转变:一是投资门槛抬高,行业洗牌进程加速;二是未来多晶硅新建项目将更多向西部地区聚集。”10月9日,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安说。
9月29日,国务院转发各省区市、部委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
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江苏中能)一位高管表示,多晶硅价格在今年第二季度已降至60美元/公斤的低点,一些成本高、产能只有百吨级的小项目已经停产,更多百吨、千吨级小型多晶硅厂将在国家环保政策等监控措施下停止生产,“总体上将减少国内多晶硅市场供应,改变多晶硅市场无序竞争的局面”。
与国家政策相对应,大厂新建产能均以3000吨底线为主导。在中国两大多晶硅厂商中,江苏中能三期第三条5000吨的生产线已于9月底投产,年底将形成18000吨的生产规模;赛维目前第一条5000吨生产线已于9月初建成,年底全部生产线建成后将达到15000吨生产能力。
3000吨底线
“光是3000吨/年这一个指标,就卡死了许多地方新建多晶硅项目的激情。”作为曾经多次参与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座谈会及调研的人士之一,上述江苏中能高管对此直言不讳。
中投证券统计资料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苏、云南等20多个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设、扩建和筹建多晶硅生产线,总建设规模逾17万吨,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倘若这些产能全部实现,相当于全球多晶硅年需求量的两倍以上。
该高管解释,3000吨/年指的是单线规模,而不是批一个总产能3000吨的项目,然后分期上几个百吨级或1000-1500吨级项目。一个单线3000吨项目投资20亿,没有资本实力的投资人自然无法进入。
杨玉安对这一点表示认同,称此为新上项目的基准线,以洛阳中硅为例,“我们在内蒙古包头的项目,未来单线年产能都将在3000吨以上”。
同样的情况在通威集团身上得以体现,该集团目前在四川乐山规划了10000吨的多晶硅大型项目。“一期1000吨项目在去年投产,之后的项目都达到了3000吨,符合国家政策门槛的要求。”通威集团新闻发言人黄其刚称。
然而,在国家政策落下之前,数个多晶硅项目在9月加速兴建或投产,抢占国家大限前的最后一个末班车。
在福建,地处上杭、年产1200吨5N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已于9月底竣工;天威四川硅业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00吨多晶硅项目9月5日正式投产;内蒙古锋威硅业有限公司6000吨/年多晶硅一期1500吨项目已开始进入试生产阶段;黑河合盛硅业1000吨多晶硅生产线设备安装已然完成,并计划于2011年新建2000吨多晶硅生产线。
申银万国据此认为,已投产、部分投产和点火项目,不会受到抑制产能举措的影响,但新建和在建产能会受到较大影响,地方政府扶持下的大规模多晶硅待建项目将停止开工建设,正在建设的多晶硅项目,将由于环评、能耗等标准提高而投产延期。
事实上,《意见》同时要求:“新批项目需要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地方无权审批。”而此前除了洛阳中硅、四川739、江苏中能等少数几个多晶硅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核准外,其他省区上马的项目,基本上是省一级机关核准的。
“这意味着这种项目审批的宽松状态将不复存在。”前述江苏中能高管分析,国内其他号称规划5000吨到万吨的项目,只投产了一两条不具备规模效应的千吨级项目,“这些项目后续扩产审批将很困难,而先建后批、违规上马的项目将面临清理整顿”。
转移西部
据透露,此次国家出台的有关多晶硅的引导政策,乐山、洛阳、徐州等地被作为样本进行了调查。根据上马多晶硅项目对当地电力需求的影响,使得沿海电力紧缺省份成为未来多晶硅新布点项目的严控区域。
“未来内蒙古、青海、四川等西部电力充沛、价格较低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多晶硅投资的热点,而江浙等沿海地区将在新项目的争夺中不再占据优势。”杨玉安说,洛阳中硅之所以在包头设厂,电价正是重点考虑的因素。[page]
不仅仅是洛阳硅业,目前南玻集团则将4500吨的多晶硅项目放在宜昌,而国电集团将其5000吨的多晶硅项目布局于宁夏石嘴山。
与产业外迁西部同时行进的,可能是多晶硅工艺技术将由单一走向多元化的过程。根据《意见》要求,未来兴建多晶硅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上述江苏中能人士认为,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的还原电耗都没有达到小于60千瓦时/千克这个指标,“意味着今后不再审批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太阳能多晶硅项目,未来只能新批其他如硅烷法之类能耗更低的新工艺”。
据江苏中能高管透露,江苏中能将把原有一条1500吨生产线朝电子级多晶硅方向发展,另一条1500吨生产线则改造成改良西门子法,并成为新技术引进的实验线。据了解,江苏中能仅对目前的三条各自单线5000吨的改良西门子法工艺生产线进行扩能改造,其产能年底即可达到15000吨。
不过一位光伏行业高管则表示,目前几乎全部的国内多晶硅生产线均采用改良西门子法,故此未来国内工艺将仍以该工艺为主。“但该工艺亦有投入较大、相对能耗较高、成本下降有一定难度等特点,未来可能是改良西门子法、硅烷法、流化床法及冶金法等一起共生、竞争的格局”。而这种共生的格局将在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中得以体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