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美轮胎特保案后,全球太阳能电池巨头德国Q-Cells、美国SunPower等新能源企业也提出诉求,认为“中国新能源企业获得大量补贴,损害其竞争力”,纷纷向当地政府和协会反应,要求对华有所行动,据悉,德国太阳能经济协会已在收集信息。
9月初,德国有多家组件厂商通过串联,游说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产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反倾销调查。他们提出的理由是,中国太阳能企业获得政府大量补贴和资金投入,按照当地有关的行业调查,中国去年在全球太阳能电池市场已占到三分之一的份额。
美国太阳能生产商对中国产品给他们带来的冲击也表示不满。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太阳能企业警告说,廉价的中国产品不仅使他们蒙受经济损失、被迫裁员和削减产能,而且可能危及奥巴马政府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计划。
就在德美企业紧盯中国产品时,澳大利亚企业也来凑热闹。8月底,《澳大利亚人报》援引堪培拉一家太阳能产品负责人的话说,当地太阳能产业受到中国廉价产品的冲击,无暇应对市场需求。他还表示,一些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价格出现大幅下降,价格从1600澳元降至1050澳元。
种种迹象表明,西方紧盯中国光伏产品,说明中国光伏产业与西方国家之间将面临一场新对抗的可能性。由于今年整个国际市场都不景气,光伏产能又处于过剩,更加剧了竞争。此时,德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光伏企业在自己竞争力下滑的时候,不去考虑完善产业链条,却乘着“中美轮胎特保案”的东风,对中国光伏企业发动反倾销调查。
在他们看来,中国企业没有国家支持则不可能盈利,不可能具有竞争力。德国一家企业的首席执行官称,中国财政部“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是对光伏企业的直接补贴。实际情况是,我国今年3月出台了“太阳能屋顶计划”以及“金太阳工程”,但当中提到的“补贴”二字,仅针对在国内的光电应用项目,与出口产品没有多大关系。
反观德国,2004年,该国修正了《可再生能源法》,并实行强制上网电价补贴措施,根据光伏发电设备类型和规模的不同,实行每度0.38欧元到0.49欧元的补贴,并保证20年的上网电价合同保证期,这一措施大大刺激了德国光伏装机容量的快速发展,在短短几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因此,他们指责中国政府补贴企业是毫无道理的。
事实上,中国目前生产的光伏产品大多以低端为主,正是西方国家觉得低端,赚不到钱,才渐渐放弃生产。这两年,中国企业利用这一时机,在技术上、产能上取得重大进步,反过来对他们的产业产生了冲击,德国、美国企业就觉得自己吃亏了。因而对中国企业无端猜忌,企图通过构筑各种壁垒阻止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其实质还是贸易保护主义的翻版。
由于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的影响,可能会导致许多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光伏企业将面临更严峻的环境和挑战。要知道,国际间的经济制裁还有一种“传染性”,假如德国、美国仅以一纸声明就轻易把中国光伏企业以及产品赶出市场的话,那么,其他国家也会纷纷效仿,所以寄希望于不出口这个国家,还可以出口其他国家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虽然中国光伏产品不会因为贸易保护主义者的歪曲而变得不安全,中国产品的出口也不会因为个别国家企业的攻击而停止。但西方国家紧盯中国光伏产品,并对中国一边倒的指责,对全球化之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有失公平,相关企业有必要为自己讨一个公道。同时,要认识到只有积极应对才能保住市场,不应对,或回避,就可能不战而败。
因此,国内企业应变外在压力为内在动力,不让德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中国企业的阴谋得逞。中国光伏出口企业要实现“纵身跳过”反倾销这道坎,在应对西方的制裁中,应与政府合力、与同行牵手、与行业抱团,学会有效地使用贸易规则,并积极参与规则的修改和发展,才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