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多晶硅翻不过三座大山

   2010-02-02 中国环境报
57
核心提示:在去年末引发不少行业“地震”的“38号文件”中,多晶硅首当其冲被列为急需抑制产能的行业。事实上,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上游,“

在去年末引发不少行业“地震”的“38号文件”中,多晶硅首当其冲被列为急需抑制产能的行业。事实上,作为国内光伏产业的上游,“过剩”只是多晶硅产业的“七宗罪”之一,高能耗、高污染、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产能扩张过快、技术空心化的名声近年来一直笼罩在这个新能源产业之上。

那么,多晶硅的产业结构如何调整?有关部门针对规模、能耗、污染3个方面将设置准入门槛。在去年末工信部连续两轮对《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进行广泛征求意见后,日前,又召集国内多家主流多晶硅企业参加座谈会,就争议较大的各项标准进行讨论,这意味着《标准》的出台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3000吨是生存底线

将由“备案制”转为“审批制”

江西新余赛维LDK美国上市的财富神话曾经令江西各地蠢蠢欲动。“好多企业都想生产多晶硅,甚至传说每个县都可以搞多晶硅产业基地。”这股热潮不只在江西,甚至已经蔓延至全国。

对此,《标准》首先设定规模门槛,抑制这股大干快上的热潮。根据征求意见稿,国内新建多晶硅项目的单线产能必须在3000吨以上。同时,新建多晶硅项目也将由“备案制”转变为“审批制”,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将无法上马。

有业内人士据此测算,仅以产能为限,目前,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仅有1/4达到了这个水平。而目前已备案并准备建设的项目,在《标准》出台后,将有可能半数无法通过审批。据悉,这个门槛也是比照国际趋势。目前,世界领先的多晶硅生产企业,都在上大型项目。去年,新上生产线的规模为4500吨/线,今年有的项目已超过8000吨/线。

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对产能规模提出较高要求,也是对资金实力的一种要求,是企业有能力负担污染治理、节能投入的先决条件之一。“污染回收装置投入运行费用都不低,小企业根本承担不了。”

能耗必须大幅降低

综合能耗不超过200千瓦时/千克

根据江西省环保厅对赛维年产1.5万吨多晶硅项目的批复:“项目达产后,年耗柴油约20.9万吨,年用电32亿千瓦时”。如果这个项目全部开工,单厂用电量就相当于整个南昌市用电量的1/4;不考虑厂区内生活用电,生产每千克多晶硅的综合能耗达到213千瓦时。

尽管从单位产值能耗来说,多晶硅生产能耗低于钢铁和电解铝,但其能耗高的问题仍然广为诟病。对于更多多晶硅中小企业来说,能耗问题更加严重,生产每千克多晶硅的能耗达到389千瓦时。

对此,《标准》要求,新办多晶硅企业综合电耗不得高于200千瓦时/千克,其中,对主要生产环节——还原的能耗要求为不得高于80千瓦时/千克。据了解,这个要求比国外标准要低,但比现在国内不少小企业的生产水平高,有利于提高国内多晶硅的生产水平。

而这一标准也是直接比照“38号文件”的要求。当时的文件中明确,新建多晶硅项目还原电耗应小于60千瓦时/千克,到2011年前,淘汰综合电耗大于200千瓦时/千克的多晶硅产能。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说,随着国内企业大规模引进采用改良西门子技术,目前,每生产1公斤多晶硅大约消耗200度左右的电,这相对于以往已经有大幅度降低。据预计,未来一两年内,能耗还能降到每公斤120~130度电的水平。

环保要成硬门槛

尾气要全部回收,对废弃物进行转化有要求

多晶硅生产到底有没有污染?在生产过程中,多晶硅项目确实会产生四氯化硅、氯化氢等危废。问题的关键在于工艺和监管。

据专家介绍,目前,国际上生产多晶硅的工艺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与硅烷热分解法,前一种工艺占全球的80%,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技术,其生产过程中四氯化硅和氯化氢能被完全回收。国内很多企业引进了这项技术,但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当可观。“大项目的环保投资就占到项目总投资的1/5,中小项目的这一比例还会更高。”

对此,工信部在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新建项目要对多晶硅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全部回收,同时对废弃物进行转化等也提出了具体要求。

目前多家大型企业均称自己的多晶硅生产项目已经实现零排放。江西赛维LDK有关人士表示,赛维废料和气体都是闭环系统全部回收,零排放零污染。而对于小企业来说,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有些企业投资规模非常小,根本无法建立回收系统。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大中型多晶硅生产项目也同样存在隐患。据一位承担过大中型多晶硅项目环评的人士透露,四氯化硅废液,属于危险废弃物,处置费用很高。当时他为业主方选择的处理方式为焚烧,但因为环保投资太大,就生产不下去了,后来企业转移到内地去了。

作为多晶硅产业大省的江西省已经对行业的污染有所警惕。去年7月,江西省省长吴新雄批示,要求认真调研多晶硅生产的环保问题。

对此,李俊峰表示,多晶硅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不是绝对的,更多的是管理和规范问题。去年全球生产了大约6万吨多晶硅,大部分都是在挪威、美国、德国和日本这样环境政策非常严苛的国家。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处理多晶硅的废气和副产物,不是技术上遇到瓶颈,而是肯不肯用最先进技术、愿不愿意投入成本去控制。像江苏中能这样肯花大力气解决污染和能耗问题的企业在国内毕竟还不多,即使中能环保达标也是地方环保部门逼出来的。

他认为,政府更应该提高企业进入的环保门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规模再大都不能进入这一行业。国家制定针对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的引导政策,更多应该从提高环保门槛的角度入手。这也将会成为未来的政策发展方向。

标准引发行业洗牌

资本市场对多晶硅投资将做全盘考虑,对小厂投资,将会紧缩甚至全面撤退

自去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多晶硅列入具有重复建设倾向的“黑名单”之后,各地已被要求收紧多晶硅项目,地方未土建的多晶硅项目也已基本叫停。此次即将出台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标准》还将会卡住谁?

据了解,《标准》不仅包括企业设立、布局、注册资本、环保要求、生产规模等内容,还包括细化资源回收、能耗等指标,以及确定行业产品质量标准,防止职业病、安全生产等因素也将纳入考量。“意在抬高准入门槛,此次小型企业必将出局。”有业内人士称,标准中对项目规模、千吨多晶硅占地面积、还原电耗、还原尾气中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回收利用率等要求,目前,都是小企业无法达到的标准。因为对多晶硅项目而言,规模越小,回收投资所占比例反而越大。

业内人士指出,根据征求意见中的标准,国内4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只有前15家多晶硅企业“是完全符合相关要求的”。而40多家企业中,有20家左右存在环境问题,并且,少数企业由于工艺问题,能耗比较大,存在一定的污染隐患。而标准出台后,资本市场对多晶硅投资将做全盘考虑,“包括政府限制、市场需求、国际竞争等因素,对千吨级小厂的投资,将会紧缩甚至全面撤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