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行业命脉系于他人之手 光伏标准之痛何时了

   2010-01-25 科技日报
51
核心提示:“短短的几年,中国光伏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这种迅猛发展的背后,若干无法忽视的关键问题依旧存在。标准之痛,便是横亘

“短短的几年,中国光伏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这种迅猛发展的背后,若干无法忽视的关键问题依旧存在。标准之痛,便是横亘于中国光伏爬坡产业顶峰之路上的巨石之一。

从一哄而上、扎堆低端的无序竞争,到成长出具备完整产业链的世界级企业,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光伏行业可谓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里既有低碳减排成为世界潮流、金融危机重创欧美巨头的“天时”,也有国家、地方政府积极引导、扶持的“地利”,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开拓与努力。

但是,在这种迅猛发展的背后,若干无法忽视的关键问题依旧存在。而标准之痛,便是横亘于中国光伏爬坡产业顶峰之路上的巨石之一。

行业命脉系于他人之手

作为国内光伏发展最好的省份之一,江苏省拥有常州天合、无锡尚德等一批世界级光伏企业。然而,即便是这些企业的产品,也必须将样品呈送到欧洲进行标准认证,而检测认证的周期往往长达10个月甚至一年。

“我省大部分光伏产品仍然需要送到国外机构去检测和认证,既浪费钱,又耽搁时间。”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主任许瑞林表示。目前,江苏省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98%以上销往欧美国家,其中欧洲占82.5%。

据介绍,当前全球太阳能光伏产业中,国际通用的光伏模组检验标准分别为美国的ul标准以及欧盟的iec标准,我国光伏产业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因而国外光伏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不需要进行任何机构的监测,关税也几乎为“零”。反之,我国光伏产品进入欧美市场,却要经过严格的监测,方能取得认证资格。

“标准之痛不仅耗费着企业的宝贵资源,整个行业的命脉也始终系于他人之手。”国内另一家龙头企业——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说。

此外,对于标准的呼唤也缘于国内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诉求。光伏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早先各地一窝蜂式的“大跃进”发展,在导致低端产能相对过剩的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等问题,行业标准和检测机构的缺位即是重要诱因之一:缺乏准入、性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行业标准,怎能实现优胜劣汰,大浪淘沙,构建产业健康生态?

痛处根于全面不足

综观我国光伏行业,标准之痛实乃根植于整体全面的不足。

金融危机之后,受国际市场回暖以及国内相关产业政策的推动,光伏产业逐渐走出低谷,实现大幅增长。但是光伏产业整体水平,尤其在事关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装备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未有本质改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近日撰文表示,中国光伏产业在国家战略层面缺乏系统完备的“顶层设计”,自主知识产权缺乏、核心技术和设备有待突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文章指出,发达国家光伏产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制定并确立长远的光伏产业发展规则、遵循或建立保障机制等政策是光伏产业发展与壮大的动力和源泉。我国虽已出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法规,明确了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但在涉及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装备等方面,所需攻克的关键技术、突破方向、发展路径等尚未提出明确目标;在涉及光伏并网发电问题方面,并网及运行管理行业标准、并网价格以及系统维护等缺乏相对完整、系统的管理办法和政策细则。

技术未立,何谈标准。由于发展相对较晚,光伏产业研究发展的基础较差,特别是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人才能力培养等相对滞后,缺乏多学科和综合型的技术人才,不能尽快满足快速增长的光伏产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导致国内产业整体研发能力相对薄弱,自主知识产权缺乏,行业核心技术和设备尚待突破。仅在多晶硅制备方面,国内企业主要采用引进“改良西门子法”,整体的制备工艺、关键核心设备仍依赖引进。只有保定英利等少数企业拥有新硅烷法等先进技术。

自主创新恒为破冰之道

光伏行业的标准之痛,可为其他诸多行业状况的缩影。在“二流做产品,一流做服务,最佳定标准”的当代市场竞争生态下,中国有太多行业逡巡在实体制造的利薄领域。但幸运的是,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倚靠低碳经济潮流背景的中国光伏具备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并已经在自主创新、争夺业界高点的道路上迈出脚步。

不久前,科技部公布了第二批5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名单。太阳能光伏领域的十七家国内实力企业经过激烈角逐,英利集团的“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的“光伏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最终脱颖而出,其中前者已于近日正式奠基开工。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用结合。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依托龙头企业,以整个行业的共性、关键前沿技术为研究方向,成果为行业共享,带动整个行业发展——这是国家对于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

据介绍,该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位于高水平科研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成果孵化为一体的重要基地,开展晶体硅光伏材料、太阳能电池与光伏组件、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及基础研究,将在推动行业共性技术进步,制定规范准入、性能、环保、安全等行业标准,构建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生态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高新技术与信息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魏宏认为,通过逐步建立国家级光伏产业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认证中心、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搭建以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主体的光伏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和发展基地,联合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进,将推进光伏产业技术规范、产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国家标准委已经启动了光伏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工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