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电价“犹抱琵琶”为哪般?

   2010-04-14 False
47
核心提示:随着光伏产业类似“井喷”效应的出现,中国的光伏业界一波接一波的“论坛”、“研讨会”、“推介会”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并且名头

随着光伏产业类似“井喷”效应的出现,中国的光伏业界一波接一波的“论坛”、“研讨会”、“推介会”着实让人眼花缭乱,并且名头越来越响——1月20日,冠名为“首届新能源国际高峰论坛”的会议十分热闹地召开就是一例,而3月21日,“2010中国低碳经济与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又在江苏金坛举行,4月中旬,第二届亚洲光伏峰会也将闪亮登场。在过去一年里,类似的场景几乎每个月都会隆重地上演,并且座无虚席。

在会上,光伏企业的高管们不断重复这样一个故事:当传统能源日益枯竭,唯有新能源才能拯救人类,而这正是中国唯一能与世界同步的产业。会议的落脚点自然是:“政策如何扶持太阳能产业”,其核心之一是:国家应尽快出台光伏上网电价政策。

这种热望在今年“两会”期间形成一个“小高潮”。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光伏产业界的“新进”人士、全国政协常委刘汉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光伏产业目前发展的核心瓶颈就是要解决上网电价的问题,上网电价不出,国内多晶硅企业就只能依靠出口,产能过剩、行业利润低就成为必然。他还给如何确立光伏上网电价开出了“处方”。另外其他多名代表、委员也谈到了出台光伏上网电价政策对于启动光伏发电市场的重要意义。

与光伏产业界人士热切希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就在年初,由国家能源局主导的第二批几个光伏并网电站招标开始开展前期工作。当此之时,有关官员表示:通过招标发展光伏的方式仍将延续几年,然后才会出台光伏标杆上网电价政策。也就是说,在出台全国统一的标杆电价和继续一事一议的电站招标的权衡中,决策层最终选择了更为保守的后者。

决策层的最终选择无疑给正在“发烧”的光伏企业浇了一瓢冷水。

理性分析,决策层的审慎是事出有因的。从企业层面上看,在去年甘肃敦煌10兆瓦太阳能电站招投标中出现0.69元/千瓦时“地板价”后,光伏企业无形中划分成了两大派:一方希冀以低价让决策层意识到光伏发电的价值,同时也树立了后来者进入的门槛;一方认为获得更高的政府补贴才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以晶硅技术为主的光伏企业就光伏上网电价的意见并不统一。

如果再将问题扩展到非晶硅技术层面,一些以薄膜技术为主的企业,曾经向媒体暗示,薄膜技术和目前被大量应用的多晶硅技术相比,造价低廉且转化率高,相比晶硅技术,薄膜电池技术更有市场前景,也能够规避产能过剩的风险。薄膜技术的竞争客观上也增加了出台光伏电价的复杂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认为,由于目前光伏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以其中一两个企业招标的方式并不具有样本的意义。“要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应根据当前光伏行业的实际情况算出一个合理的平均成本。”但目前操作起来难度太大。如果电价标准过低,高门槛将阻碍大批有志者进入,促进新能源健康稳步发展的目的就达不到。而一旦定价过高,一场光伏发电的大竞赛将就此拉开。前车之鉴不远——2004年,西班牙启动了高额的电价补贴政策,照搬德国发展太阳能光伏的模式,在短时间内过度建设,让其在2008年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太阳能市场,但同时也导致了各种产业问题。

在2009年年初,西班牙政府又踩了“急刹车”,大幅度强制降低光伏市场规模,导致巨大的产业震荡,这种震荡还影响了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光伏企业。

从政策的角度考虑,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标准的出台还有个时机问题,因为确定价格意味着短时间内要拿出巨额资金补贴,而有限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却有很多工作要做。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越晚推出,用于此项补贴支出的就越少。2008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定内蒙古鄂尔多斯伊泰集团205千瓦太阳能聚光光伏电站和上海崇明前卫村太阳能光伏电站上网电价为每千瓦时4元,去年,我国首个光伏发电示范项目敦煌电站招标中,中广核能源公司牵头的联合体最终只以1.09元/千瓦时的上网电价在这一项目的招标中胜出。据悉,目前国家财政每年需要为光伏发电补贴70多亿元。按照现在的光电发展状况,要想达到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1800兆瓦的目标,国家补贴将超过1000亿元。

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的官员3月中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方案的出台还没有明确时间表。不过,敦煌项目1.09元/千瓦时的招标电价还是偏高,财政不可能拿出那么多资金进行补贴,需要降到0.7元/千瓦时~0.8元/千瓦时左右才有可能推广到整个行业。

还有一点,不同地方的光照差异非常大,出台一个统一的“普惠性”的上网电价并不能解决问题,而出台一个类似风电一样大致分区的上网电价标准则需要一定数量的运行电站及对这些项目的大量调研,需要“先发展再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