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太阳能发电——何时进入“寻常百姓家”?

   2010-03-10 大江网-江西日报
61
核心提示:对于太阳,大家再熟悉不过,对于太阳能,大家同样不陌生,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利用正进一步向百姓生活靠拢——太阳能

对于太阳,大家再熟悉不过,对于太阳能,大家同样不陌生,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现在,利用正进一步向百姓生活靠拢——太阳能发电。

应运而生

“这么好的阳光,收集起来就是绿色能源、低碳经济。”3月9日,南昌市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局长谢高鸣,指指窗外的灿烂阳光。

南昌光照充足,理论年照时数1772—1845小时,近年平均太阳辐射量4279.02兆焦耳/平方米,经过倾角调整后为4614兆焦耳/平方米,属于我国第四类太阳能资源区域,较适合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因此,在谢高鸣办公室的楼顶,1200多平方米的蓝色“硅板”,就是用于发电的太阳能晶体硅片。他告诉记者:“目前,太阳能发电处于示范阶段,还仅仅是个开始。”

众所周知,江西属一次能源匮乏省份,在华中电网六省(市)中,江西一次能源资源储量仅占3.3%,火电的比例占80%以上,发电用煤主要依赖外省。在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的背景下,江西一些环保型、生态型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应运而生。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在德国和日本,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上的“硅板”,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把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傍晚人们下班时,再使用从电网购买的电。在国内,实现太阳能发电市场化的利用,让阳光成为现实可用的能源,是一个令人期待的话题。

“与风电相比,太阳能电站目前的成本过高。但正因如此,其前景也许更广阔。”南昌大学太阳能光伏学院院长周浪说。

争先恐后

在江西,太阳能发电有何优势?

我省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从硅料、硅片,到施工单位,都有一套完整的建设方案。去年,全省13个太阳能发电项目获得财政“金太阳示范工程”1.9亿元专项资金支持。

光伏产业就是太阳能发电,即利用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因为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关注和争夺,国内各省也你追我赶,省内城市更是争先恐后。

南昌启动了“太阳能光伏屋顶项目”,将建设10兆瓦屋顶太阳能电站;在新余,赛维LDK光伏发电示范系统于去年9月中旬全部建成并网发电。目前,每天发电量在300度左右,最高峰是400多度;地处赣东北的上饶,太阳能农业大棚发电系统在信州区建成,开始试行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15万千瓦时。

太阳能发电寻找到了新能源的同时,更为江西环保事业“出力”。就拿正在酝酿的都昌县太阳能发电厂来说,年发电量可达4亿千瓦时。项目企业负责人介绍说,以一座发电量为100万千瓦的电站为例,如果烧煤每天需7000~8000吨,一年要消耗200多万吨煤。

那么,赛维LDK现有产能为1800兆瓦,在新余地区,1瓦硅片一年能发一度电。从理论上测算,如果赛维LDK的现有硅片产能全部用于发电,一年将生产电18亿千瓦时,以每年减排二氧化碳计算,赛维每年相当于再造了一个3060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这是什么概念?这个数字相当于10个以上的庐山面积。

期待推广

赛维LDK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彭小峰告诉记者,过去的几年里,我省从零开始,现在发展到在全国光伏产业里领先。因为有产业基础,我省发展太阳能屋顶发电有巨大优势。

政府算环保账,老百姓讲实惠。目前,我省太阳能电站选址集中在学校、医院和政府机关等公共建筑上,那什么时候能建上民居屋顶呢?“受价格因素影响,太阳能发电项目暂时难以大规模推广。”周浪说,投资建设一个太阳能光伏电站,如果要在8年左右时间收回投入,每度电需定价3元,远远高于常规电力。

可以说,江西省太阳能电站就如同“样板房”,吸引着投资客和科研人员。这也加速了太阳能发电项目的技术成熟和产业链的集群,从而减低太阳能电站的运行成本,使其可以广泛运用到人们的生活当中。江西赛维百世德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供应商之一,落户南昌高新区。随着发太阳能发电原材料微晶硅薄膜技术不断提高,该项技术成本仅为多晶硅、单晶硅电池的40-50%。

如果太阳能发电能够得到推广,那么,江西将会有千千万万个“小发电厂”。

“未来的供电将从集中电源发展为分散又相互联系的电力系统,就像现在的互联网。每家都利用太阳能独立发电,同时又通过线路与大型电网相连。当太阳能出现短缺的时候,可以通过电网获得补充;当自家电能过剩时还可以向电网传送电力。”周浪给记者描绘了一幅未来能源使用的理想画面。“那时,火电等常规能源将充当替补角色,人类面临的化石能源枯竭和环保问题将得到解决。这是未来能源系统发展的方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