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面对日益迫近的能源危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全球焦点,太阳能作为发展较早的新能源之一,更是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太阳能产业也在2000年前后发力奔跑:光伏电池产量以30%-40%的高速增长,从2007年起,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增速则保持在35%以上,即使是2008金融危机年也整体实现了30%以上的销售增长,企业数量更一度达到7500余家之巨。
但是伴随着太阳能产业发展扩张的还有行业危机:我国光伏光电行业是典型的两头在外格局,原料进口,产品出口,相关技术不成熟,配套政策不完善,成本高,效率低,上网电价短期无着,电池产能过剩,全国各地建项目的盛景不再,央企又大举进军;而光热行业门槛低,监管乱,无序扩张后已然面临着残酷的行业洗牌,掌握核心技术的20余家龙头企业终将占据大部分市场。在这种宏观背景下,众多民企特别是中小企业将何去何从?个体消费者是否只能旁观等待直至产品平民化的那一刻?或许换个角度,能够找到另一条路。
临安的福斯特,专业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粘合剂,太阳能晶片要做成电池板,必须靠这种粘合剂,光伏产业的兴起,使这家在国内少有竞争对手的企业迅速发展,月销售额最高时近亿元,最近该企业在江苏创办了规模更大的生产基地。上虞的晶盛机电,专业生产单晶硅多晶硅炉,以前这种炉子全靠进口,一台30多万美元,而现在晶盛机电的国产炉才20多万美元,物美价廉使晶盛机电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单晶硅多晶硅炉专业生产企业,年销售额高达3亿多元。光伏光电产业链环节众多,配套产品丰富,整个行业的兴起会带动配套行业的繁荣,微观来看,填补环节空白,在细分市场深耕细作,小企业也能做得风生水起。
而在德国,通过能源合作社这种微型组织不仅使个体消费者轻松用上新能源,还提高了新能源并网使用率,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位于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丰罗特–沃佩温特“太阳能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该合作社会员93人,有职员、退休人员、大学生等,共筹资金60多万欧元,由于他们个体分散、有人没有屋顶,所以把太阳能设施安装在一处体育馆、两所中小学屋顶上,屋顶年租金数百欧元,太阳能发电年装机容量160千瓦特。每位会员在自给自足后,可按照德国《可再生能源法》授权并入邻近电网,高价卖出,国家给予补贴。百姓的参与使政府新能源设备投入减少,在德国逐步减少太阳能发电补贴的情况下,依然有效地缓冲了新能源电价提高。
中国太阳能产业自上世纪70年代起始,历经30多年发展,已经到了产业调整、行业洗牌的关键节点,从宏观来看,产业集中度将会大幅提高,全产业链式企业逐步形成,太阳能主体产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将被掌握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所占据,随着政府配套政策标准的陆续出台,整个太阳能产业的成熟度将提升。但是中国太阳能产业要想在世界舞台焕发光彩,中国由太阳能生产大国转变为太阳能使用强国,不应只是几个大企业的独舞以及政府的大力吆喝,需要各类企业的全面发展以及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扎实把握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专注做好主体产品配套的一个或几个小产品,接线盒、绝缘板、光伏专用塑料制品…单项产品也能做出全国甚至世界冠军,而最终结果是整个产业链得以壮大,核心产品的质量得以提升。在追求大项目大产能的同时,了解普通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创造小巧易用的消费级光热光电设备,就像七八年前,白色大桶,刷上黑漆,装上管子,就是一个能吸热的大水箱,这种质朴的“太阳能热水器”却是最易被使用推广的,又或者在可见的未来我们也能用上社区太阳能电站的电力?太阳能等新能源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新兴产业,政府会在宏观角度指导掌控,但发展的出发点之一是让中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用上清洁能源,这是微观的,实际的。做小做精,积累起来可以做大做强,这样一条微观之路,或许能给中国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点启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