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已极大地制约着全球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直接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的重要技术,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光伏产业逐渐成为应对能源危机、缓解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世界各主要国家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均予以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支持光伏技术研发及新能源应用的各项措施,光伏产业已成为当前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世界光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
我国光伏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基本掌握了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的关键工艺技术,主要装备逐步实现国产化,产业规模快速提升,生产成本持续下降。2009年全国多晶硅年产量超过2万吨,使我国光伏产业原材料的自给率由几乎为零提高至50%左右;太阳能电池产量以10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连续3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光伏产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总体保持千亿元规模,光伏产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多晶硅产业自给能力迅速提高
多晶硅是光伏产业和半导体产业的基础材料,其生产技术此前被国际上少数企业垄断。2000年后国家通过各种政策及资金扶持,极大地推动了多晶硅产业技术进步,并在2005年前后突破了连续规模化生产关键环节,形成了千吨级规模化生产技术,为我国光伏产业实现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1.基本掌握关键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近几年,我国多晶硅骨干企业通过自主研发、系统集成创新,已基本掌握改良西门子法千吨级规模化生产技术,工艺水平不断进步,大规模合成、低电耗还原、四氯化硅氢化等关键技术环节得到突破;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加速,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不断优化,大规模化生产的稳定性逐步提高。多数已投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已高度重视能物耗和环保问题,生产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同时,国内相关企业还在不断完善多晶硅生产技术与工艺,一批企业正在开展物理冶金法等多晶硅生产新工艺研发。
2.产量快速增加,正在摆脱依赖进口的局面。据调查,我国现有多晶硅生产企业50余家,其中已投产企业20多家,在建企业近30家。2000年我国采用的多晶硅几乎完全依赖进口,到2009年国内产量已达2万多吨,形成约占世界市场20%的良好态势。随着已建成项目逐渐达产,预计未来2年内,我国自主生产的多晶硅即可满足国内太阳能电池生产需求,将对我国光伏产业保持全球竞争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二)太阳能电池生产优势明显,呈现国际化发展态势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改委的联合调查,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共有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120多家,已建成项目的产能约为6500多兆瓦,在建项目的设计产能也达到约8300兆瓦。2009年电池产量4300余兆瓦,同比增长73.5%,约占世界光伏市场份额的40%(2008年这一比例为33%),全年电池出口额达到71亿美元。
2.投资规模快速扩大,外资占有相当比例。截至2009年年底,我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实际投资额约570亿元,外资、合资企业实际投资额占投资总额的37%。
11家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运用国际资本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球前10家太阳能电池厂商中,我国占据4席。许多专家认为,光伏产业已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可以同步参与国际竞争,并有望占据国际领先水平的行业。
3.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生产技术持续进步。我国太阳能电池产品质量逐年提升,骨干企业已经掌握了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生产技术,在商业化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上也取得多项突破,光电转化效率已提高到16%~18%,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产业技术上与国际同步。产品质量稳定,得到各国认同。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光伏产业相关环节特别是多晶硅行业也已经暴露出投资和产能规模过快增长、重复建设趋势增大等需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多晶硅产业出现投资过热倾向
受市场需求旺盛和对未来市场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判断的双重驱动,多晶硅近年来成为国内投资项目的热点。调查显示,国内多晶硅产业计划投资总额达1340亿元,实际投资额为470亿元;已建成项目设计产能4万余吨,在建项目设计产能6万多吨,合计约10余万吨(目前业内投资水平约为每千吨8亿~10亿元)。虽然在建项目设计产能包含了拟分步实施的多期工程建设目标,但若不及时加以规范和引导,资金持续投入、大量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必然出现产能过剩现象。[page](二)技术装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目前在多晶硅关键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成本上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副产物综合利用和能耗水平有待提高;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高端设备仍需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设备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太阳能电池用配套材料仍未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同时,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光伏产业领域迅速提升技术和不断扩大规模。我国若在此关键时机稍有耽误,将会增大差距,面临更严峻的竞争。
(三)市场存在较大风险和竞争压力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国际市场,约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一方面,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发达国家加强了对战略新能源产业的保护,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在目前多晶硅市场价格仍处于下滑状态的情况下,国内除个别企业外,其余多晶硅企业在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等方面仍难以与国外抗衡。同时,国外企业纷纷加大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技术持续进步,均对我产业后续发展形成较大竞争压力。
(四)亟待加快标准质量等体系建设
随着产业加速发展,我国光伏产业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标准体系建设的问题:多晶硅生产还没有统一的能耗、占地及环保标准,光伏产品和应用技术标准的制定落后于市场的发展,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尚不完善等。此外,还存在光伏产业内外缺乏有效交流互动、自律能力不强等现象,影响了光伏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及今后的重点工作
(一)加大产业统筹指导,建立行业准入制度
按照国发[2009]38号文件的要求,行业主管部门要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坚决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已会同部内有关司局组织制定了《多晶硅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强行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提供行业政策导向和产业发展指导。同时已拟定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通过建立行业准入制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引导和规范我国多晶硅产业健康发展。上述文件在征求有关部委意见后即将发布。
(二)支持国内市场加快启动,巩固扩大国外市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相关部委研究制订国家光伏产业发展目标,抓紧落实各项光伏发电的激励政策,支持国内市场加快启动,积极稳妥扩大国内光伏应用市场。鼓励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并购和建厂等方式,巩固和发展国际市场;增强产业安全防范意识,密切关注国外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动向,确保我国光伏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
(三)推动光伏产业联盟建设,增强行业合作与自律
为加强产业协作,促进行业规范发展,建设我国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根据国内光伏企业的意愿,电子信息司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企业筹建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将为行业发展搭建公共平台,推动产业上下游协作,加强行业内外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促进国内光伏产业的推广宣传和政策沟通,共同应对国际产业竞争。日前各项筹备工作已有序开展,即将于2010年5月17日在江苏常州召开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成立大会。
(四)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光伏产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鼓励骨干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重点推进多晶硅生产节能降耗、太阳能电池优质高效和低成本新工艺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全面提升国产化装备技术水平;推动行业实现清洁生产;搭建光伏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共同研发关键技术,共享自主创新成果。
(五)完善标准体系,推动产品认证、监测制度建设
完善光伏产品和系统的标准体系,规范产业发展。以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及企业技术水平,会同有关标准主管部门,制定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和光伏系统的相关标准,推动建立产品的认证、监测制度,实现行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同时完善相关产品的质量标准,严格产品质量,加强行业管理,树立中国光伏优质形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