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多晶硅价格跌破成本

   2011-12-09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53
核心提示: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经跌破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由此将加快多晶硅行业整合,能耗高、成本高、规模小的多晶硅企业将面临淘汰,行业产能

多晶硅现货价格已经跌破行业平均生产成本,由此将加快多晶硅行业整合,能耗高、成本高、规模小的多晶硅企业将面临淘汰,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有望得到逐步改善,而多晶硅准入企业有望成为行业整合的主体,在未来5年可以在政策的扶持下加速扩张生产规模,从而在国内光伏市场即将大规模启动时获得更大收益。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透过媒体表示,目前市场上多晶硅的现货价格已经跌破行业平均生产成本。

就在12月2日,乐山电力和天威保变同时公告,由于近期多晶硅行业市场低迷、价格暴跌,双方合资公司乐山乐电天威硅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多晶硅生产成本倒挂,项目借款归还压力加大,因此乐电天威硅业公司决定将其3,000吨/年多晶硅生产线于11月起停产实施技改。而此前,川投能源亦发布公告称,其参股38.9%的新光硅业已于近日按计划停车技改,计划停车技改时间为半年。

今年以来欧债危机的再度恶化,使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陆续下调对光伏产业的补贴,而政策紧缩使得电站开发融资变难,同时欧元贬值使下游企业蒙受汇兑损失,这些明显压缩了欧洲光伏市场的需求,导致2011年欧洲区域仅占据全球市场58%的份额,远低于去年同期的78%。虽然中国、美国这样的新兴光伏市场需求出现较快增长,但只能弥补欧洲市场下滑带来的影响,令整个光伏应用市场维持基本的增长。

同时,由于国内光伏产能主要依靠国际市场消化,但国际市场出现萎缩,光伏企业不得不转向国内市场,但国内产能的增量远超国内市场的增量,因而造成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了光伏组件及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据了解,多晶硅价格自今年年初的每吨70万元左右一直跌到目前的每吨20万元,从10月份开始,成本倒挂现象已经出现,就拿四川省来说,多晶硅的平均生产成本约在30万元/吨,每生产一吨要亏近10万元。而国家发改委从12月1日起提高电价,对于高耗能的多晶硅生产企业无疑又是雪上加霜,据悉,此次电价上调将提高多晶硅吨生产成本达到7,000元左右。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预计,到11月底,国内九成多晶硅企业将陷入停产关闭状态。

在国内多晶硅行业整体陷入低迷的背景下,推进行业整合已成为管理层考虑的重点。日前,有媒体报道,工信部近年来推进多晶硅行业准入取得实质性进展,首批多晶硅准入企业名单将公布,而乐电天威、新光硅业等4家企业已达到国家准入标准。据了解,此次入围的企业均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3,000吨/年,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等标准要求。

而此前工信部也组织发改委、财政部等部委赴四川、河南等地与多晶硅行业企业座谈,了解行业企业目前生产经营状况。根据目前调研情况,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稳定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动多晶硅行业整合,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

可以预见,随着多晶硅行业整合的实质性推进,能耗高、成本高、规模小的多晶硅企业将面临淘汰,行业产能过剩的现状有望得到逐步改善,而多晶硅准入企业有望成为行业整合的主体,在未来5年可以在政策的扶持下加速扩张生产规模,从而在国内光伏市场即将大规模启动时获得更大收益。

目前A股市场涉及多晶硅项目且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有乐山电力、天威保变、南玻A等。

此外,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末国内太阳能发电装机目标,已确定由此前披露的1,000万千瓦上调至1,500万千瓦。其中,大型地面光伏发电1,000万千瓦,屋顶及离网发电400万千瓦,光热发电100万千瓦。而此前备受业界关注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目前已形成方案,将视国内CPI变化情况择机推出。根据该方案,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附加有望上调至8厘/度,在目前4厘/度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一系列政策动向都预示着国内光伏市场即将大规模启动,这对于目前因国外市场需求不佳而陷入困境的国内光伏产业链是极大的提振。而光伏全行业领域的整合,也预示着“十二五”期间国内光伏产业格局将出现显著变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国字号企业提前摆脱行业低迷,进而做大做强,将成为明显趋势。

另外,政府还将鼓励光伏企业与电力企业加强合作,也被进一步认为是多晶硅之外,光伏产业向下游整合的政策信号。

目前,国内电力企业主要从事下游光伏电站的开发运营,在此前国内启动的两轮光伏发电特许权招标中,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代表的“中”字头企业成为主要中标者,囊括了前两轮共计300兆瓦电站项目。上游的诸如无锡尚德、赛维LDK及英利绿色能源等组件生产巨头,均成为这些电站项目建设的主要供货商。

一直以来,国内光伏设备制造市场格局以民企为主,但预计这一现象在不久的将来或逐渐改变。在目前光伏行业极度不景气以及国内市场因上网电价政策落实开启在即之时,整个产业发展很有可能沿袭风电产业发展的路径,即国有企业从下游电站运营开始,逐渐渗透到制造业领域,成为光伏制造业的主力。

并且近两年来,国内光伏电站招标及“金太阳”示范工程推进过程中,均曝出因组件质量不合格或延期交货而导致的工程项目开工率不足等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下游电站开发商开始积极谋划向上游组件制造领域扩张,以发挥全产业链优势控制成本,并确保电站发电效率。这或许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光伏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