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的这个“冬天”有点冷。已经被众多中国企业熟知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落在了光伏企业的身上。
就在光伏企业11月中旬发布的三季度财报大面积报亏、欧债危机持续削弱欧盟从中国进口光伏产品能力之时,12月2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裁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这意味着美国商务部将继续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等14家应诉企业的老总们集结在一起,一场自救行动由此展开。
14家企业联合抗诉
以SolarWorld公司为首的7家美国光伏电池厂商向美国政府提出调查申请的理由是,“拿到中国政府补助的中企正在倾销”。
在中方来看,这与事实并不相符。
“比如利率,实际上中国光伏企业目前的贷款利率比欧美要高很多,再说补贴,SolarWorld在欧美拿到的补贴要比中国光伏企业多得多。”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表示。
作为绿色能源产品,欧美政府都对光伏行业发展有一定补贴,仅就SolarWorld本身来说,其在美国获得的补贴为4300万美元,在欧洲总补贴额则达1.4亿欧元。
在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协调下,中国14家主要光伏电池生产企业组成应诉团队,实施联合抗诉。
中国应诉企业代理律师盛德国际律师事务所律师李磊透露,正在测算调查的涉案金额,企业要完成整个抗诉过程,大企业成本或在百万元以上。
“从历史看,ITC在初裁中认定无产业损害并终止调查的情形不足10%,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可能在初裁之后即面临高额反倾销税。”李磊称。
“双反”调查雪上加霜
统计显示,目前已发布三季度财报的光伏企业,80%以上均出现巨额亏损,其中,亏损最多的超过1.6亿美元。
亏损本来已使光伏企业备受煎熬,美国的“双反”调查又使产业雪上加霜。
经过连续多年100%增长后,光伏行业整体脚步开始放缓,行业利润下降。
2011年以来,在光伏业快速扩张及市场相对缓慢发展作用下,光伏行业整体走弱,在美国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的股价在这一年全部出现大幅下跌。
面对行业可能遇到的困难,早在今年6月,英利董事长苗连生已经发出“行业冬天即将来临,洗牌不可避免”的警告。而美国“双反”调查将加速这一态势。 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这种亏损状况会持续到2012年年底。目前,全球光伏组件库存约为11GW,国内库存约为6GW,乐观估计要到明年的五六月份才能消化大部分库存。而在去库存的同时,企业仍在生产,就像蓄水池一样,虽然下面排,但上面还在进,因此,库存还维持一个很高的水平,光伏产业恢复性增长要等到明年下半年以后。
企业自救求变
“尚德、英利、天合、阿特斯阳光这些在业内排名前5的企业,老总们集体出现,可以看出此事件的重要性。”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可将这件事情看作是风向标,中国光伏行业因为外力挤压引起的行业调整开始了。”
事实上也正如此,一场光伏企业的“自救”战役已经打响。
三季度亏损1.145亿美元的江西赛维公告称,公司将于12月7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5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募集资金将用于偿还银行借款,从而降低间接融资比例,改善公司融资结构。
同样业绩不佳并于近期屡屡被传将“破产”的尚德,在其三季报中披露,计提1000万美元人员遣散费。这或许意味着在难“开源”的局面下,裁员“节流”成为尚德为自救采取的措施。
更多企业选择暂时性停产。根据浙江光伏中小企业联盟数据显示,目前浙江374家中小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处于半停产状态,而在拉晶和切片等环节,停工企业甚至达到70%—80%。
而9月底还在为促成光伏企业间整合的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近日表示,主导企业昱辉阳光已暂时终止整合当地小型光伏企业的计划,“没有利润是主要原因”。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让光伏发电成本降下来,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现在不能政策救市,因为产能过剩,不能再“输血”,否则会造成更大的恶性循环。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王世江认为,我国太阳能光伏市场启动较慢,90%以上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对外依赖度太高,即使没有“双反”也可能有“特保”案发生。因此,政府应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提高对国内光伏产能的消化能力。同时,应择机建立光伏行业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行业整合,实现供需匹配,适机引导产业转移,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