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太阳能光伏行业跨入“强者愈强”时代

   2011-08-24 中国能源报
77
核心提示:日前出台的《光伏上网电价政策》表明了政府发展光伏的决心,但限于各种相关细节的缺失,业界对文件充满太多疑虑,未来的实施效果

日前出台的《光伏上网电价政策》表明了政府发展光伏的决心,但限于各种相关细节的缺失,业界对文件充满太多疑虑,未来的实施效果仍需要拭目以待。

接近光伏成本的“一元时代”无法回避。盈利困难的中、小型光伏企业濒临行业洗牌的边缘,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地。也许光伏巨头可以凭借自身的规模优势以及对核心技术的突破,逐步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博取生存空间,但是众多中、小光伏企业显然难逃厄运。不难预测,光伏行业在国内政策与国际市场的双重刺激下即将跨入强者愈强的时代。

标杆电价成企业生命线

目前,行业内一般认为,发改委此次出台的“一元”光伏上网电价处于光伏企业盈亏平衡的微妙点位。大型光伏企业认为价格适中合理,而中小光伏企业则明确表态价格过低。文件点中了光伏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命脉”, 设置了行业进入的较高门槛,不仅有利于解决招标遗留问题,也加速了行业整合、净化的步伐,因此有专家毫不避讳地表示:“这个文件的水平比较高。”

相比于光伏巨头对此价格的普遍认可,中小光伏企业则有自身难保之感。 一家中型光伏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1元/千瓦时的价格对光伏企业来说,只是一个能不能活的价格,盈利根本无从谈起。面对目前土地价格飞涨、高电价以及人工费用和环保投入增长,诸多上涨的成本,让光伏企业感觉有点喘不过气来。他测算,如果按照1元/千瓦时的并网价格计算,光伏电池的系统造价要达到10元/瓦,但现在市场上普遍的价格在14元/瓦左右,“企业根本没有利润空间”。

根据记者掌握的相关信息,以8月15日光伏产业链成本、毛利清单的分析,目前,以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为例:多晶硅料生产成本合0.2美元/w,硅片加工成本为0.17美元/w,电池加工成本0.23美元/w,组件加工成本0.25美元/w,总成本0.85美元/w,组件售价1.25美元/w,毛利率可达32%以上。以现在的汇率计算,其售价与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英利目前的售价已经保持在10元/瓦之内相吻合。从数据可以看出,完备产业链布局优势凸显,但面对市场投资风险也最大。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到行业最优,对企业的承压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反之,中、小型光伏企业已经毫无市场竞争力可言,只能望其项背考虑转型。

两大市场低迷加剧竞争

相对于国内政策的苛刻,中小型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众所周知,自2006年开始,受益欧洲光伏市场的快速启动(以德国为代表),国内光伏企业在短短5年间完成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初期发展阶段。国际市场对国内光伏企业的推动功不可没,但同时也成为国内光伏企业发展的掣肘,国内光伏企业时刻受制于国际市场,任何的风吹草动都使得国内企业胆颤心惊。

2011年,国内光伏将进入第二个发展5年,但时逢欧洲部分国家的政策调整与补贴下调,以及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整个国际光伏产业都陷入了产业发展“低迷期”,国内光伏企业也不例外。国内许多项目扩张项目放慢了步伐,光伏企业以减产减量适应市场的调节。对于中国光伏企业而言,市场对光伏行业的大洗牌已经开始,正如业界所言:“光伏已进入第二个五年的产业整合期。如果欧洲的债务危机无法被控制,或者美国经济重新陷入衰退,光伏产业的好日子将一去不复返。”

这在国际市场上也出现端倪,开始有一贯成长性较好的光伏公司申请破产。8月15日,美国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商Evergreen Solar公司宣布,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的规定公司已申请破产,并且公司还将裁掉美国及欧洲地区的约65名员工。而在国内,光伏企业日子也并不好过,一些企业由于盲目进入,缺乏应对国际市场变幻的经验,正处在不知所措的状态,这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危险的。

欧债危机令中小企业雪上加霜

据相关数据显示,欧盟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但6月份,欧洲地区的报损量已接近7000万美元,远超以往的平均水平,大量企业因欧债危机面临资金压力,有关专家称,欧洲债务危机、美国国债危机暴露出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也将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几年,中国进出口企业可能面临外需持续疲软、人民币继续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的不利环境。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并不断壮大,中国进出口企业就不得不通过各种手段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光伏今年忽然遭遇低谷期与德国、意大利市场政策变动有关,在过去几个月中,欧洲各国补贴政策纷纷下降,各国安装商则举棋不定,无疑使光伏企业雪上加霜,直接将中小型企业逼入绝境。

“原本还指望国外的日子还好过些,但现在看来日子更加很难熬。”江苏一家中小型光伏电池生产商情绪明显处于焦虑中。据了解,中小型企业在组件、电池等方面遭遇大面积毁单的情况,很多产品运到了欧洲,堆积在码头和仓库。他介绍,外商毁单的情况主要集中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一种是买家资金链断裂,拒不执行合同溜之大吉;另一种则是买家趁机压价,所出价格只有合同价格的2/3或者更少,若卖家不卖,只能将货物积压在港口。

据了解,光伏行业的冲击已逐渐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一些大企业纷纷降价销售,利润急剧下跌。数据显示,自年初以来,多晶硅价格已经下跌30%,下游的光伏组件和电池的价格下跌的幅度在20%。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