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的光伏和光热会达到1:1的比例。”中海阳董事长薛黎明如此表述。
中海阳,去年在新三板上市的一家太阳能公司,依靠光伏,2010年实现了2958%的涨幅,这种神话也只能在如此炙热的太阳能领域出现。然而,就是这样一家依靠光伏成长起来的企业,五年后却把主要投资从光伏转向了光热。“2015年,中海阳公司光伏和光热的比例会达到1:1。”薛黎明说。
无独有偶。
康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颜晓英电话中也向《能源》杂志记者高声阐述着其向光热的转向:“光热的前景比光伏更好,单晶硅和多晶硅受资源的影响严重,而且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二次污染;光热只是在技术方面有一些问题,一旦技术突破,前景将非常好。”康达新能源在内蒙古的槽式光热发电项目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不仅仅如此,五大发电集团的新能源公司也纷纷投入光热领域,大唐电力和皇明联合体中标国内首个50兆瓦光热发电项目。事实上,央企巨头已然悄悄在西部地区“圈地”。除了此次投标内蒙古热发电项目的国电、大唐和中广核之外,2009年华电集团与澳大利亚雄狮国际签署合作协议,准备在青海省格尔木合作开发100万千瓦光热发电项目,2010年又与嘉峪关市签署包括发展光热发电在内的战略合作协议。中电联行业发展部副主任游敏介绍,五大发电集团在内蒙古、甘肃武威、新疆吐鲁番、青海格尔木、西藏等地正在做光热的前期工作。
光伏发电就是利用光电子照射在半导体上产生直流电,直接并入电网或通过逆变器把电能放在蓄电池中。而光热发电技术是通过集热管、聚光管把太阳照射的热量通过超白玻璃、高温储热材料、吸热膜层材料等进行储存,然后接入类似火力发电厂的汽轮机系统,通过烧水蒸气的方式最终由发电机发电。主要技术分为槽式、塔式和碟式。
多年来,我国一直是发展光伏优于光热,光伏企业遍地开花,而专业的光热企业却少得可怜。但业内经常传出“光热前景优于光伏”的种种论断,真正行动者却寥寥无几。随着“十二五”能源规划的推进,2011年伊始,各大太阳能公司纷纷传出从光伏转向光热的新布局规划。
何故?有专家称,各企业不愿意再错过任何一个新的清洁能源领域,而这些正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光伏已经发展几年,技术、规划等都趋于成熟,而光热就像一块未切分的新蛋糕。薛黎明就笑言:“对于光伏,中海阳已经做了五年多了,蛋糕大家分得也差不多了,所以我们要加速转向光热,在成都的禅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能聚光热发电反射镜将于年底竣工投产,也是抢占先机。”提早介入,以期多分一杯羹,成为各企业转型的直接驱动力。
还有一点很重要,光伏很难单机做大,而光热可以。光热只要将太阳能聚集起来,加热,驱动汽轮发电机即能发电,是通过热动力学发电,过程相对光伏发电简单一些。而光伏拘于原材料限制,无法做大,换句话说10兆瓦的光伏电站就是10个1兆瓦的简单叠加,效率是无法像火电一样随着机组瓦数的增加而增加的。
并且,有一种新的观点。对于储能技术,也是探讨了几年时间一直没有定论,成本高、技术要求更高,使得储能无法商业化推行。中科院太阳能光热中心的裴刚研究员就提出,可以利用光热发电来储存热能,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储电,同样可以达到储能的效果,而且费用极低;另外,可以热电连供,与火电厂的热电联产同理,充分利用热发电过程中的余热。
上述优势让人不难理解,为什么光伏企业纷纷转向光热了。但这毕竟只是开始,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行业,未来能否引发更多的资本介入,能否像企业所预料的那样——到“十二五”末光热与光伏并驾齐驱,目前来看还都是个未知数。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