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杜邦中国区总裁苏孝世表示,公司设在深圳的薄膜电池生产线由于受到市场等多方面影响,目前还没有产生盈利,但是杜邦仍然会加大在该领域内的投资力度,等待投资回报期的到来。据悉,前不久国内光伏行业的巨头—无锡尚德因为种种原因关闭了其薄膜电池生产线。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认为,当前晶硅电池产品在太阳能电池行业内的垄断地位依旧稳固,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的竞争优势还远未发挥出来,杜邦在中国兴建的薄膜电池企业盈利能力较弱也在情理之中。目前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的盈利情况主要受到企业产能规模和产品价格的影响。
光伏企业薄膜电池的产能大小对该业务盈利能力有着较大影响。光伏产业属于典型的规模经济型产业,多晶硅、硅片和光伏电池和组件等细分行业无一不具有这样的特点。显然只有企业的产能规模达到了一定水平,才能使得其成本控制能力加强。中投顾问发布的《2010-2015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杜邦设在中国的薄膜电池生产线只有50MW左右的产能,并且刚刚投产,这样的产能规模显然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内在要求,所以该业务的盈利能力较弱。
李胜茂指出,薄膜电池的价格长期处在低谷,直接压缩了包括杜邦在内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一方面,自从多晶硅的价格在金融危机期间下降到100美元/千克以下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优势就被大大的削弱了,其价格上涨缺乏必要的支撑。晶硅电池对薄膜电池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也就是说晶硅电池的生产成本越高,薄膜电池的市场需求就会越大,而当前的情况恰恰相反,所以薄膜电池只能长期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价位。
另一方面,目前薄膜电池的市场需求相对有限,再加上这是杜邦首次在中国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所以客户大多是抱着一种试用的心态在购买,为了和这些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也会主动让利,实际上这是一种营销策略。薄膜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衰减性比较厉害,客户对这一缺点非常在意,在大规模采购薄膜电池前,他们都会采购少量产品进行试用,在试用期结束后,客户才会真正决定购买与否。所以像杜邦这样的企业,要想盈利还得需要一个过程。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楼宇立面和商用建筑的屋顶,其将自身与建筑材料牢牢的结合在一起,是建设低碳环保型建筑物必不可少的材料,潜在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另外,薄膜电池在弱光或散射光线条件下,依然能够发电,其适用的条件较为宽松,这是晶硅电池不能做到的。总之,从长远来看薄膜太阳能电池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