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光伏产业深受资本市场与各地政府的宠爱,至今中国已涌现出100多个产业基地,产能占据全球半壁江山。然而,今年欧债危机、“双反”调查的“外忧”与产能过剩、行业混乱的“内患”竟在不期中交织,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进入“极寒严冬”。
多家光伏龙头企业的掌门人表示,寒冬蕴育着光伏产业的三大嬗变:残酷劣汰消除成长的烦恼;价格雪崩倒逼平价上网的临界点加速逼近;“内启外拓”缓解单一市场依赖症。这将开启光伏发电的市场井喷。
“企业建成以来就没有全面生产过,不仅是没有订单,接了订单也是亏损,价格实在被压的太低了。”江苏泗洪县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是去年12月投产的光伏电池组件厂,站在1万多平米的车间,董事长骈永介绍说。
2010年,头顶新兴产业光环的光伏产业是全球金融危机下少数几个保持高速增长的行业,其产品利润也相当可观。在投资者逐利心态与地方政府政绩焦虑症的双重作用下,全国各地一哄而上大兴光伏产业。
统计显示,2008年,中国光伏企业还不足100家,如今却已有500多家。光伏组件产能仅2010年就增长了170%以上。相对于全球对中国光伏组件约12吉瓦的需求,产能过剩导致产品价格出现雪崩式下滑。2011年年初至今,光伏组件价格已下跌了约40%。
永益源光伏科技公司“赔本赚吆喝”的困境是当下中国光伏产业的一个缩影。来自浙江光伏中小企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浙江的数百家中小光伏企业中,至少有50%处于半停产状态。
进入该行业10余年的光伏界巨头、苏州阿特斯公司总裁瞿晓铧认为,近年来,国内光伏产业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的烦恼在成长中积聚。“严冬期,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企业被淘汰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优胜劣汰固然残酷,但行业健康成长的嬗变正是由此蕴育”。
长期以来,制约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的最大瓶颈是上网电价远高于常规电力。光伏组件至今还是依靠政策性电价补贴才具有商用价值。
“严冬中光伏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实现了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平价上网的临界点正加速逼近。”无锡尚德公司董事长施正荣说。
据了解,经过这一轮价格雪崩,目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已经降到约每峰瓦0.8美元。按照目前美国和意大利的电价水平,不需要政府补贴就已经可以实现平价上网。
长期以来,光伏发电在国内一直没有得到认可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其高电价与中国的国情不相符合。
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原秘书长魏启东介绍,在长三角地区,电价最高的工商业用电,其峰时价格约为“0.8元至0.9元之间”,光伏“1元1度电”是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的国内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启动点。2012年,国内光伏发电有望降至“1元1度电”。在中国光照条件优越的西部地区,兆瓦级地面光伏电站已经可以实现“1元1度电”。
据了解,当前光伏产品价格雪崩已造成行业性的亏损,但一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成本优势的企业正脱颖而出。保利协鑫凭借氯氢化核心工艺,实现了物料全利用,单位能耗降至国内平均水平的三份之一。今年下半年,保利协鑫多晶硅产销量不降反升,逆势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成本最低的多晶硅原料企业。
保利协鑫董事长朱共山认为,在价格雪崩的倒逼机制下,光伏企业发展正从靠规模、靠产能转向靠科技进步、靠降低成本,光伏发电平民化,家庭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今年以来,欧洲各国纷纷削减光伏补贴,原本占据世界光伏装机70%以上、占中国光伏电池出口80%的欧洲市场需求大幅下降。11月中旬,美国商务部正式对中国光伏业展开“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针对这种状况,不可能一直依赖国际市场已成为国内光伏企业与相关机构的共识。瞿晓铧表示,中国光伏行业的扩张不是为了占领国外市场,主要是为中国市场作准备。今年9月份,中国出台的上网电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
此外,面对欧洲市场需求的萎缩,国内光伏企业纷纷选择改变战略开拓北美、日本、印度、东南亚、南非等市场。今年12月,河北天威集团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美国Hoku公司一期产能为2500吨的多晶硅项目实现投产。天威集团规划将在美国最终建成吉瓦级的光伏产能。此前,苏州阿特斯已在加拿大设立工厂,无锡尚德则在美国布点设厂。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