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力诺瑞特太阳能成中德新能源合作成功典范

   2011-07-13 搜阳网
62
核心提示:6月28日,随着首轮中德政府磋商活动的结束,两国150亿美元的商业合作也浮出了水面。作为我国太阳能行业唯一的中德合资企业,力诺

6月28日,随着首轮中德政府磋商活动的结束,两国150亿美元的商业合作也浮出了水面。作为我国太阳能行业唯一的中德合资企业,力诺瑞特成为中德新能源合作的成功典范。

环保和新能源列入6大合作领域

此次中德双方共同签署和发表了近20个合作文件,达成的商业合同金额超过150亿美元,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合作,循环经济、环保和新能源领域包含其中。

28日,双方发表了首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新闻公报,其中第19条内容为:德国在高能效建筑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方面拥有先进技术和经验。两国政府将深化在低碳城市,尤其是高效能建筑和可持续城市发展领域的合作。

在作为本次磋商活动一部分的第六届中德经济技术论坛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鼓励德国企业来中国投资,并表示,中德经济互补性强,德国企业的技术优势与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和市场优势相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提升德国企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互利共赢的。中方愿与德方加强在先进装备制造、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合作,并期待双方企业在新能源交通、建筑节能和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等方面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建设低碳城市,降低建筑能耗,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目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形势下,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太阳能作为传统能源的最佳替代新型能源,其最大化运用成了重中之重。

10年发展见证合作

其实,中德两国在环保和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由来已久。2001年,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为发展方向,以太阳能光热光伏系列产品、有机化工等为主导产业的力诺集团,就与世界太阳能领域的著名企业,欧洲太阳能热水系统、供热系统和制冷系统领域的著名品牌德国Paradigma公司合作,共同投资成立了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世界太阳能技术看德国,德国最先进的太阳能就在 Paradigma。Paradigma公司拥有多项光热转换关键技术,其独家研制开发的太阳综合热能系统更是享誉全球,技术优势国际领先。成立以来,力诺瑞特引进Paradigma公司的先进技术,并注重研发、自主创新,伴随着中国太阳能热利用的技术革命,创下一个个行业奇迹,太阳能主导产品也稳居国内市场领先地位,成为亚洲较大的太阳能生产企业之一。

特别是2005年以来,力诺瑞特凭借Paradigma公司的“分体式太阳能”技术优势,经过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和设计流程再造,率先在行业中推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技术,倡导太阳能产品与建筑的完美给合。推进太阳能热利用在城市及高层、低密度建筑市场的运用,推动太阳能行业“进城”,成为行业公认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专家”和行业唯一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在引进CPC集热技术的基础上,力诺瑞特研发推广国内第一台完全符合欧洲标准的CPC-U型真空管集热器,产品获得国家专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总体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年产50万台CPC-U型全玻璃真空管集热器项目,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专项》资金支持。在150℃中温集热、太阳能空调制冷、太阳能工业应用方面的一个个技术突破,推动了中国太阳能热运用技术的大跨步前进,见证了中德两国合作的成就,成为太阳能行业国际合作典范。

力诺瑞特引智德国获认可

在力诺瑞特生产车间,大家经常见到一个满头银发的外国老人,他每天早上8:30跟大家一样准时开始工作,热情地和每个人打招呼,细心指导工人进行生产操作,他就是获得2009度“国家友谊奖”的力诺瑞特德国技术专家丹尼尔?鲁贝克。

鲁贝克先生经常带领车间员工积极学习,将德国优秀的技术和经验传授到中国来,同时将中国优秀工人带到德国学习培训。在生产线刚建成时,他总是站在生产线旁边亲自指导工人安装集热器,细心指出各个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一次,生产车间接到一个紧急订单,客户要求第二天交货,生产时间非常紧迫,鲁贝克先生担心因时间紧影响到产品质量,就留下来与生产车间的员工一起加班,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生产线,仔细检查每一个生产环节。到力诺瑞特五年来,鲁贝克不仅为力诺瑞特引入了全球顶尖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生产工艺,同时也带来先进的生产理念和品质意识,将德国人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品质意识引入到生产、服务的每一环节,高品质的产品和“金牌服务”也成为力诺瑞特快速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

鉴于力诺瑞特在引进国外智力方面的突出成绩,国家外国专家局授予力诺瑞特“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殊荣,成为太阳能行业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