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见到陆立轩就觉得他是个有故事的人,这位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子信息专业的义乌人一点不像老板,厚厚的眼镜片后面,一双敏锐的眼睛总是满含笑意,“谢谢”、“非常感谢”经常挂在嘴边,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谦逊的态度和渊博的学识,让他看起来更像一位学者。但细数陆立轩的创业履历,又不得不承认,他的确是位优秀的创业者。大学毕业就进入大型国企,2002年下海回义乌开店,2005年成立外贸公司,2008年创办企业,2009年将产品打入利比里亚总统府,2010年年产值有望过亿元……
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并非神话。作为新一代义乌商人,陆立轩将自己的学识、胆识和梦想结合在一起,投身太阳能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历练,现在终于到了厚积薄发的时候。
昔日满街发传单
如今订单满天飞
“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简单吃个饭,边吃边聊,既节约时间,又不耽误工作。”昨天中午,接受采访预约的陆立轩给记者打来电话,采访地点安排在一家僻静的小饭馆。由于年后订单不断,陆立轩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
“别的企业都在四处找米下锅,‘金禧太阳能’怎么会有做不完的订单?”一见面,记者就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因为不久前,金禧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又接到了一个一亿多元的大单,这对于一家成立不到两年的企业来说,着实不易。
“表面看,我们的订单满天飞,别人却看不到,事实上这全归功于前些年的基础工作做得扎实。”谈到市场营销,陆立轩坦言并无捷径可走,初涉太阳能产业,陆立轩用最原始的方法———遍发宣传单积累了客户。
2002年10月,在深圳一家国企就职多年的陆立轩回到义乌,和妻子在稠州北路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小店做起了太阳能电池板和数码产品生意。之所以选择经销太阳能电池板,还得益于陆立轩多年来在深圳收集到的市场信息。“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欧美、港台等地的最新产品信息很多,最初看到太阳能电池板是在美国的一份杂志上,后来在香港看到了产品。”陆立轩说,当时,太阳能电池板刚刚面世,许多人并不知晓,但在他看来,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广阔,于是才下定决心回乡创业。
和许多人一样,创业之初的陆立轩遍尝艰辛。由于产品没有销路,小店生意十分惨淡。为寻找客户,陆立轩让妻子守店,自己拿着成沓的产品宣传单,每天到处发放。“大街上、市场里,甚至一些宾馆饭店,我都一一走过,传单发放的重点对象是外商。”陆立轩说,当年满街发放传单也曾饱受委屈,许多人将他看成发小广告的小贩,谁也想不到他居然是在国企就职多年的老牌浙大毕业生。
“有委屈,但收获更多。”陆立轩说,作为营销人员,最重要的是摆正心态。“发放传单,是给对方提供新的产品信息,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没用,但对有些人来说也许就是送上门的商机。”
经过3个多月的“扫街”行动,效果开始显现,不少收到传单的外商开始找上门来。陆立轩说,当时义乌的外商数量只有一两千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其中90%以上的外商都认识了他。这部分客户不仅帮助陆立轩在义乌打开了太阳能电池板的销路,也成了今天外贸订单的主要提供者。
承受4亿元飞单之痛
下决心创办实体企业 2005年,陆立轩和妻子的小店已无法满足订单需求,于是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外贸公司。凭着多年来在业界积累下的诚信和口碑,陆立轩的外贸公司频频接到大单。正当陆立轩的外贸公司做得顺风顺水时,2007年的一次“飞单”之痛,让他下决心创办自己的实业。
2007年4月,陆立轩接到了自公司成立以来数额最大的一份订单———4亿元人民币。这份订单是由西班牙一家公司通过温州的代理商发来的。由于订单数额较大,外商提出到工厂考察,并要求查验产品的相关认证证书。这下难倒了陆立轩,不满足外商的要求,订单就要泡汤;答应下来,如果外商绕开自己,直接和供货企业交易,也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思虑再三,陆立轩还是决定相信外商,带其到上海一家供货企业查看。
但事情的发展还是验证了陆立轩的担心。外商和供货企业见面后,很快就将他撇在一边,直接做起了买卖。“这份天价订单成就了上海这家企业,但按照最低5%的利润算,我的外贸公司至少损失了2000万元。”陆立轩说。
巨额订单旁落,让陆立轩非常郁闷,但抱怨解决不了问题。陆立轩下定决心创办实业,自己生产太阳能产品。这时,早起“扫街”发传单认识的一个客户也非常看好这一产业,成为了公司的股东之一。
经过一年的筹备,2008年4月,浙江金禧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成立。陆立轩向自己的太阳能梦想又迈近了一步。
金融危机突如其来
冷静应对化险为夷
正当陆立轩在太阳能设备生产领域大显身手时,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给了他几乎致命的打击。受金融危机影响,合作伙伴在其他领域的资金链变得紧张,无奈从公司抽资,全身而退,将一副尚未开张的烂摊子扔给了陆立轩一个人。厂房租好了,生产线建立了,员工招进来了,但订单却没了。陆立轩一筹莫展,甚至一度产生了甩手不干的想法。但对这一产业前景有着清醒认识的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坚持。“太阳能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而原材料却越来越便宜,只要能坚持下来,一定会活得很好。”
陆立轩说,自己的运气还算好。公司2008年4月成立后,由于线路问题,一直拖到7月中旬才供电,当8月份金融危机影响开始凸显时,他的工厂尚未开工。唯一的支出就是厂房租金和员工工资。这让他有了得以喘息的机会。
工厂停下来了,但陆立轩却没有闲着。金融危机爆发后,陆立轩做了这样几件事情:一是组织技术团队研发新品,并做好相关认证工作;二是自己频繁到国外考察市场,寻找订单;三是自己和员工一起学习MBA课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经过了漫长的等待,2009年6月,陆立轩终于看到了曙光。随着经济持续回暖,他联系过的国外客户开始找上门来,而此时,公司的新品研发和设备调试也已完成,企业很快就开足了马力生产。
如今,随着订单量不断增加,浙江金禧太阳能设备有限公司急需扩大产能,但却受困于资金瓶颈。“近段时间,我一直忙于寻找包括风投公司在内的合作伙伴,希望尽快解决资金难题。”陆立轩说,他办企业赚钱并不是唯一目的,最主要的是将这一朝阳产业做大做强,因为这是自己的梦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