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多晶硅生产商OCI宣布了扩产计划,公司将在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兴建一座产量为2万吨的多晶硅厂。该工厂于2010年12月开工,预计将在2012年10月建成。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表示, OCI扩充多晶硅产能,将对全球多晶硅制造业现有格局形成一定的冲击。预计到2011年,OCI产能将达4.2万吨,远超国际多晶硅制造业龙头 Hemlock。一旦OCI产能完全释放并且将其生产的多晶硅顺利在市场上出售,国际七大多晶硅制造商占据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格局将被打破。
萧函指出,OCI虽然在产能上占优势,但它在短期内仍然不能取代多晶硅制造业传统龙头企业。一方面,OCI在销售多晶硅上面临困难。现在,OCI主要面向亚洲销售多晶硅,在其它重要的光伏市场(如欧洲和北美),OCI没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此外,即便是在亚洲市场,由于传统多晶硅厂商与众多需求方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像OCI这样的多晶硅行业的后起之秀要想保证有一定的需求来源存在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OCI在技术上不占优势。目前,OCI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改良西门子法改进空间已经不大,采用该技术生产多晶硅,成本也就难以在现有基础上下降。而多晶硅行业的国际龙头企业,不仅早就掌握了改良西门子法,还掌握了一些用于多晶硅生产的前沿技术,这些新技术可以使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萧函认为,OCI扩产只是国际多晶硅制造业产能扩张的一个缩影,随着众多国际多晶硅生产商加快扩产步伐,它们在全球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现在,亚洲已经成为全球光伏产品的制造中心,消化了全球大部分多晶硅,所以国际多晶硅制造商相继选择布局亚洲市场。但是,随着国际多晶硅生产商产能的完全释放,很有可能超出亚洲市场的消纳能力,在其它市场对多晶硅需求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这些生产商有产能过剩的风险。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国际多晶硅生产商在亚洲的竞争加剧,对中国大部分光伏企业来说是好消息。首先,中国市场上多晶硅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得到改观。一直以来,多晶硅供给的不足一直困扰着国内大部分光伏企业,国际多晶硅制造商加紧布局亚洲市场后,将大大满足这些光伏企业的需求。此外,中国光伏企业的多晶硅采购成本将下降。国际多晶硅企业相继登陆亚洲市场,亚洲多晶硅的供应将变得充足,这有利于提升中国光伏企业在采购时的议价能力。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