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众多太阳能热水器企业有点苦闷:下乡政策效应减弱、市场需求下滑、农村竞争白热化、面向城市转型不力,原来那种依赖农村市场滋润存活的好日子走到头了。
对于国内众多的太阳能热利用企业,到底能否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中确立自身的优势、谋求市场话语权?对于习惯了热水器制造的企业,又如何快速切入建筑领域找到太阳能融合的突破口?未来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融合又将会有哪些变化?带着上述问题,日前,《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梁俊强。
政策支持逐年加大
在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太阳能热利用的目标,在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并建设太阳能采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预计到2020年,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方米,加上其它太阳能热利用,年替代能源量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
对此,梁俊强告诉记者,“从2004年开始我国将建筑节能上升到国家层面来推动,从修订《节能能源法》、制定颁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推出《可再生能源法》,国家率先从法律法规等制度入手,分别从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建筑用能系统运行三个角度,推动建筑节能。”
近年来,住建部、财政部围绕《可再生能源法》推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鼓励和推动地方政府在建筑中统一设计、规划应用太阳能光热系统。梁俊强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对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发展还将加大政策推广力度,从原来有项目示范向城市农村县等区域示范升级过程中,还将进一步扩大示范城市的数量。”
2009年,财政部、住建部联合颁布针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两份文件,一份是加快推进农村地区应用,一份则是城市示范实施方案。2011年,两部委再度发布“进一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通知”,明确到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消费比例占建筑能耗的15%以上。
对此,梁俊强特别强调,太阳能企业在推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过程中,要注意对政策的关注度和把握度,因地制宜积极参与到各个地方政府的规划中,通过发展集中连片项目达到示范效应。近年来,在海南、江苏、浙江、深圳等地方政府强制性要求在12层以下住宅中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均表明了政府的支持力度。
突破传统思维观念
今年,中央提出将在今明两年全国各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未来5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这一政策的发布,再度搅热了国内太阳能光热企业参与建筑一体化发展的热情与动力。力诺瑞特、太阳雨等企业也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保障性住房的契机,大力推动建筑一体化应用。
对此,梁俊强表示,“全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肯定是需要大量采用环保的材料、设备,特别是在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应用机会很多,但需要根据各个地方政府的规划,有条件地参与进去。”
不过,当前一些太阳能企业在思路和观念上的问题,引起了梁俊强的担忧,“太阳能企业对于产业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突破,特别是在与建筑融合中,不能只是热水器,而是热水系统。很多企业身上的工业品生产商烙印太重,这会影响到太阳能光热企业在建设领域的发展。另外,各类建筑设计院对于新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的了解、认知度还不够高,也会限制整个产业融合趋势。”
梁俊强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如何从工业品制造商向能源服务方案提供商的思维转变,不能只停留在制造环节,而是要贴近建筑开发商,向方案设计、产品安装、售后服务等一整套流程完善,要形成自己的竞争力和竞争体系。”
未来发展,太阳能企业一定要“以需求为主导,向从建设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解决热水供应的角度出发,向他们提供真正需要的系统解决方案和配套服务”。这样,才能够破解当前制约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应用的瓶颈。
梁俊强则建议,“太阳能企业不一定能全面进入设计、安装领域,但可以通过资本动作,收购一些小的设计单位,组建建筑安装公司。涉足产业最上游,拥有建筑设计院,主动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提供专业化的施工设计图纸,还可以提供自己的专业建筑安装队伍,提供个性化服务”。
打造太阳能产业龙头
在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过程中,梁俊强指出,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太阳能光热行业需要出现几家龙头企业,形成对拥有左右市场发展、定义市场游戏规则的能力,形成产业发展的标杆效应。
近年来,招商、万科都提出了“绿色地产”的发展方向,这意味着我国的新能源企业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梁俊强指出,对于众多太阳能企业而言,核心是把握市场的需求变化,拥有强大的供给能力以及对需求的把握能力。
“特别是在企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思路还可以再开阔一些。目前,热水器只是提供低品位能源,生活用热水为主导。未来,可以考虑为城市供暖制冷,甚至还可以发电成为动力源(600405,股吧)。除了卖系统,提供设计、安装等服务外,也可以考虑面向整个建筑的能源投资,借助资本手段投资整个建筑项目介入到物业管理中,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战略分工,承担一部分房地产开发商的职能。可以是‘先收费、后免费’的模式,也可以是‘产品免费送服务收费’的增值模式。”梁俊强坦言,对于我国太阳能光热企业,未来在建筑一体化融合的空间巨大,但一定要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