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天合光能未来五年出货量维持高成长

   2011-03-15 i美股
57
核心提示:中国光伏生产大厂--常州天合光能未来五年的出货量继续保持高成长,产能扩张亦将有序配合.而日本上周五爆发的强地震引发当地一些

中国光伏生产大厂--常州天合光能未来五年的出货量继续保持高成长,产能扩张亦将有序配合.而日本上周五爆发的强地震引发当地一些核电站事故,公司高层认为,这或许会给光伏产业带来一些发展机会.

公司首席执行官(CEO)高纪凡在接受路透专访时并指出,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光伏补贴政策调整或对全球光伏需求产生一定压力,今年光伏市场增速将下降,但包括天合在内的一线厂商所受影响甚小.

"天合的目标是到2015年营收达80-100亿美元,为实现这个目标,五年平均下来,我们的出货量需要超过50%的年增速."他指出,未来五年全球光伏产业可能保持25-30%的年均增速,公司增速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倍.

常州天合2010年出货量为1吉瓦(GW),当年销售额达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19.8%.公司计划2011年底出货量达1.7-1.75GW.为配合销售目标,公司已计划今年底将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产能由去年的1.2GW提高至1.9GW;今年的资本开支将达到3.8亿美元,主要用于扩产和研发.

除了产能扩张,常州天合将继续以降低成本为发展目标.高纪凡说,2015年美国加州及欧洲南部有些地区有望实现用户端平价上网,若要达到这个目标,光伏组件成本需较目前降低三成以上.

"2015年在2011年的基础上降低30%,是业内领先企业的一致目标.这不仅需要生产厂加大创新,提高管理效率,还需要整个供应链一起合作,共同降低成本,才能达到这个目标."他称.

中国已是世界光伏电池和组件的最大生产国,占据全球光伏市场半壁江山.而中国的无锡尚德、晶澳、英利及常州天合与美国First Solar去年出货量均超过1GW.

重新审视核能利用,光伏或遇良机

高纪凡认为,日本核电站危机肯定需要引起全球政府的思考.核能固然拥有成本低,发电效率高的特点,但亦存在比较大的风险.

他说,未来各国政府需要重新评估核能利用,毕竟地震等自然灾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预估,而且一旦出现核事故,将会对人类产业巨大伤害.

日本于上周五午後发生芮氏规模9.0的世纪强震,震央附近的宫城、仙台、岩手等地区因地震及海啸损害,日本出现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三个核反应堆全部面临温度过高的威胁,日本当局表示已将含放射性元素的蒸汽释放出来,以减轻核反应堆的压力.一位日本官员表示,已证实22人遭受到核辐射污染,190人可能受核辐射污染.

而日本地震威胁核反应堆的焦虑情绪,引发美国立法者和积极主义者呼吁重新检视美国能源政策,并暂停扩大核能计划.

高纪凡呼吁,未来需要更加全面和长远地看待可再生能源的价值,更积极地推动对人类安全无副作用的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这将给太阳能产业带来新的机会.[page]

一线厂商订单饱满

高纪凡还表示,目前全球主要的光伏市场--德国和意大利下半年将调整具体补贴政策,一定程度上会令市场需求受到一定压力.不过对一流光伏组件生产厂而言,客户的需求仍将会较旺盛,二三线厂商的压力会大一些.

"我们在银行的信用不错,客户会优先采购;不过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对天合也是一个挑战,"他认为,天合的大多客户是海外大型能源电力公司及光伏电力的持续发展商.既使补贴下降,他们亦会继续投入光伏电站建设,光伏组件采购不会停顿.

3月初,意大利内阁决定在6月前其补贴框架保持不变,于4月起讨论新补贴政策,6月後实施;而全球最大光伏市场--德国将视3-5月安装量年化水平,于7月和9月对不同类型项目削减补贴,最大减幅达15%.

全球知名IT咨询机构--ISupply预计去年全球光伏需求为15.7GW,较上年增一倍;不过今年全球需求量为22GW左右,增速下降至三至四成.而高盛最近报告预计,今年全球光伏需求约在19GW左右.

国内咨询机构莫尼塔预计,基于意大利现有补贴水平和光照强度,同时参考德国情况,下半年一次性削减50%补贴是可以接受的,而30%左右的削减则意味着意大利仍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市场.该机构谨慎预计意大利今年装机量为3GW.

需求减速将令业内产能过剩格局更为突出.他分析说,产能过剩一定程度上会对价格产生压力.不过整个供应链同样也存在降价压力.原材料下降幅度与组件等产成品价格降幅,将会寻求一个平衡点.

天合光能2010年毛利率为31.5%,上年为28.1%.高纪凡说,"我们希望毛利率在行业内保持一流的位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