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上澎30MW智能硅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上马后,“智能硅”成为业界焦点,“智能硅”未必智能,但上澎却很智慧。
在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的凄风冷雨中,能够获得包括世界银行IFC,美国Capricorn基金以及青云创投5000万美元的投资,让上澎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澎”)这家刚刚进入光伏圈的“新兵”想低调都有些困难。
“公司现阶段不需要过多宣传,要低调踏实的做事”,尽管上澎董事,同时也是投资方青云创投管理合伙人的陈晓平不断向《能源》杂志记者强调道,但上澎的核心技术——“智能硅”(Smart Silicon)的解释,仍引起一片质疑声。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所谓“智能硅”薄膜电池,以其17.5%的转化率和0.26美元/瓦的成本,可“完美”解决经济性、规模性以及环境方面的光伏电池生产瓶颈。而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的产品,其成本为0.75美元/瓦,组件转化率仅为11.7%,这也使得上澎"托大"的嫌疑变得愈演愈烈……
“智能硅”真相
“上澎太阳能从未公开过其‘智能硅’技术的具体细节,仅仅从其官方网站的表述中就令人对其技术的先进性产生一定的怀疑。”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直言不讳地向《能源》杂志记者说道。
在他看来,“智能硅”技术或许可能会对降低光伏电池生产成本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能够达到其宣称的水平仍值得怀疑。
面对诸多质疑,陈晓平显得平静许多。“上澎的‘智能硅’走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路线,是非常有前景的技术。现在我们需要时间来进一步完善。”他说道。
“相对高的转化率和更低的成本,是我们智能硅技术的发展目标。目前我们的电池板效率在16%左右,而光伏组件的成本目前比主流晶硅产品低20%。”上澎市场部副总吴昆旭对外界的误解如此解释道。
据其介绍,上澎的太阳能电池的基本架构和日本三洋的HIT太阳能电池非常相似,它的核心突破主要有两点:一是用4N的金属硅做成衬底,二是利用纳米材料形成薄膜。
这样的好处是,替代了玻璃衬底的低纯度金属硅衬底一方面可以发挥衬底的物理作用,一方面则可以增加光电转化率,再加上成本更低的纳米材料,让成本成为了上澎太阳能电池的最大优势。
“上澎电池片所使用的薄膜材料是其它薄膜电池的十分之一。”对于这一优势陈晓平十分肯定,“上澎的产品不同于普通薄膜太阳能片,也不同于普通多晶或者单晶电池片,所以我们才取名叫‘智能硅’”。
虽然,成本优势明显,但智能硅16%的转化率在目前竞争激烈的光伏市场上并不是很突出。但在吴昆旭看来,时下只拼比光伏产品转化率并无意义,最重要的是成本。相比英利、晶澳18%以上的转化率,智能硅显得依然逊色,所以成本优势成为上澎努力的方向。
低成本是上澎最大的优势,而绿色则是其技术的一大“看头”。事实上,智能硅只有主流多晶硅生产技术能耗和排放的三分之一。
由于目前太阳能电池所用原料大部分是用西门子法生产的6N硅料,而这个过程会造成高污染和高耗能,但“智能硅”采用4N的金属硅,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在硅料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排放相对于6N材料也都大大降低。此外,它用的是纳米材料,更使薄膜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减少了许多。[page]
严冬“苦练内功”
更低碳、更环保也意味着更低的成本,这也成为2009年,使得青云创投和美国Capricorn基金下定决心对上澎进行第一轮投资,而当时陈晓平等人看到的只不过是一平方英寸、转化率不到6%的小电池片,这也正是“智能硅”的前身。
在光伏产业火爆之时,智能硅的优势并不明显,但在2011年全球光伏市场一片萧条时,上澎的价值却一下凸显出来,这也成为世界银行IFC携手第一轮投资人共同将5000万美元投给了上澎太阳能的原因。
2010年底,在第一轮投资的支持下,上澎的“智能硅”产品进一步改进,从试验品发展到了成熟产品之后,作为创投方的青云创投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在其帮助下,成立了中国上澎太阳能光伏公司。
上澎除了在美国拥有研发基地,在上海也设立了研发中心,并于2011年3月份成立上澎嘉兴公司。当年6月份,上澎再次成功融资5000万美元,在嘉兴秀洲开始建设自己的第一条30MW的生产线。
“我们目前在嘉兴秀洲的156mm 6寸电池片和电池的设备已经到位,第一阶段的试生产和调试已经完成。”吴昆旭介绍道。
尽管,他没有透露上澎销售业绩的细节,但《能源》杂志记者观察到,上澎的生产线却在开足马力,正在为了赶制“西北地区的订单”而加班加点。据悉,上澎也获得了美国和印度一些买家的青睐。
上澎看似不错的业绩,并没有让其在光伏业的“市场严冬”中,积极扩充,而是采取了保守稳妥的财政措施,低调“苦练内功”。
为此,上澎扩产计划被推迟到2012年的第四季度。同时为了更好适应市场,上澎也在使产品更加多样化,要开发多晶和单晶的产品。此外,上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产品质量,并提升技术实力。
“公司2012年会引进更先进的导线制程,8寸电池片制程以及新的封装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上澎公关部部长林丽菁介绍道。
“在目前的行业调整期,我们并不要求公司今天投产,明天就盈利。对上澎来讲,现在资金充足,就有资本不去理会来自外界的干扰。只要相信自己的产品有竞争力,就踏踏实实的把技术做好,把原来设计指标实现就可以了。在此之前我们不会建议公司大张旗鼓去开拓市场。”陈晓平对于为何“苦练内功”回应道。[page]
“全产业链”战略
“我们目前已经在开始寻找合适的矿产了。”吴昆旭说,“这是我们的投资方决定和要求的战略。”
上澎是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公司,甚至生产线还是在进行试生产,但其战略已经布局到了全产业链。
“太阳能光伏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就是产业链的整合,从而实现降低LCOE(综合发电成本)。而公司是否要实施产业链的整合关键看对公司的发展是否有利。”陈晓平并没有否认上澎要全产业链发展,“公司现在是买纯度非常低的硅料来自己拉棒,如果有机会,也考虑开发上游的机会。当然,这也需要看企业的自身发展程度和规模。”
所以在上澎的中长期规划中,加快产业垂直整合步伐,加快全球生产和销售网络的布局成为了重要一条。
如果按照这种发展规划,到2013年以后,上澎的生产能力有望达到1~3GW。而要提升产能,融资仍然是重要课题。
当然融资方式不再仅仅限于股权融资,可能会选择债权融资等其它方式。“这个追加投资的前提是30MW的生产线调试成功,产品合格。”陈晓平保持了一如既往的严谨,“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任务仍然是尽快达到既定的设计目标。毕竟,我们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