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公布半年之后,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关于印发《多晶硅行业准入申请报告》的通知,要求对首批准入申请企业的材料进行核实,并于7月15日前将审核结果及材料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业内人士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准入申请,预示着此前停滞的多晶硅项目审批将要开闸,更意味着行业淘汰调整正式开始。多晶硅行业准入门槛抬高后,将汰弱留强,大批中小多晶硅企业将被淘汰,同时将促使企业减少污染,并通过调控促进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扩大国内光伏发电的应用。
准入条件强调环保工艺
根据该通知,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受理本地区的多晶硅企业准入申请报告,并将核实意见和企业填报材料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专家并委托相关检测机构对申报材料复核、检查后,会同有关部委以公告形式发布符合准入条件的多晶硅企业名单。
今年1月,为促进多晶硅行业节能降耗、淘汰落后产能和结构调整,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本着坚决抑制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的目的,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的原则,制定了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
准入条件对多晶硅建设的规模以及回收利用和环保方面都做了具体的要求。准入条件规定,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大于每年3000吨,半导体级多晶硅项目规模大于每年1000吨。今后,多晶硅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用地政策及行业发展规划,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将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综合配套、安全卫生和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同时,多晶硅企业必须采用符合准入条件要求的先进工艺技术和产污强度小、节能环保的工艺设备以及安全设施,主要工段、设备参数应能实现连续流程在线检测。
准入条件公布后,多晶硅项目审批陷入停滞。今年3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投资中最低资本金比例不得低于30%;在政府投资项目核准新目录出台前,新建多晶硅项目原则上不再批准。
今年年底将是“大限”
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准入申请,预示着多晶硅项目审批将要开闸,更意味着行业淘汰调整正式开始。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多晶硅行业调整的方向有两个,一是行业准入门槛抬高、汰弱留强,从而减少污染成本;二是加大国内光伏发电的应用,启动国内多晶硅需求。林伯强分析说,除高能耗外,多晶硅生产过程污染严重,小企业工艺水平低,污染尤其严重,环境代价很高。相对来说,大企业工艺水平较高,污染较轻,而且有实力进一步提高工艺水平,降低污染。
就国内光伏市场来说,目前政府正积极促进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加大国内应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近日透露,“十二五”期间,力争光伏发电成本降至每千瓦时0.8元以下,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能实现用户侧平价上网。而要做到这些,多晶硅企业必须做大做强。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只有当光伏发电的成本和价格下降到社会能够承受的程度,国内市场才会启动。提高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目的就是通过国家调控推动光伏发电尽快实现平价上网。
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严格按照准入条件,只有少数多晶硅企业能够达标,市场资源将加速向拥有规模化和技术、成本优势的大型企业聚集。中投顾问首席能源分析师姜谦表示,目前国内多晶硅厂商中80%都是小企业,普遍为几百吨的规模,这些企业在规模和能耗上大多达不到要求,今年年底将是这些企业被淘汰的“大限”。他预计,准入条件最终会让我国形成10家左右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林伯强认为,准入条件制定之前,政府应该做过摸底,不可能一下子淘汰大部分企业,国内多晶硅企业十分分散,并且以民营企业为主。他预计,按照准入条件,淘汰弱小企业后,应该还有几百到上千家企业符合要求,并且其中会有民企做大做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