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多晶硅环保准入加速优胜劣汰

   2011-06-28 经济导报
57
核心提示:在环保部今年初公布的《2011全国污染防治工作要点》中,多晶硅与铅锌、含铅酸电池一道被列入今年重金属污染准入的重点范畴。随后

在环保部今年初公布的《2011全国污染防治工作要点》中,多晶硅与铅锌、含铅酸电池一道被列入今年重金属污染准入的重点范畴。随后三部委联合出台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中,更是列出了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在内的多条“环保”准入门槛。一时间,多晶硅行业的高污染问题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两头在外,只把污染留在国内”成为各界诟病多晶硅污染问题的最大注脚。业内人士认为,本轮环保风暴来袭,对于多晶硅这样刚起步不久的新兴产业来说很及时,以环保准入条件促行业优胜劣汰,将有益于行业未来发展。

清洁能源“变身”污染源

2009年以前,由于国际市场光伏多晶硅价格持续走高,市场需求的拉动吸引着无数投资涌入,企业在获得暴利的同时,留在国内的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2009年以来陆续有媒体披露多晶硅有毒副产物四氯化硅及废气、废液污染企业厂房周围居民生活环境的事故,就连洛阳中硅、江苏中能这样的业内龙头企业都未能幸免。

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副产物四氯化硅。每生产1吨光伏多晶硅同时副产10吨到20吨四氯化硅,且四氯化硅一遇潮湿空气即分解成硅酸和剧毒气体氯化氢,对人体眼睛、皮肤、呼吸道有强刺激性。如此大量且有毒的副产物处理起来也非易事,一个年产规模百万吨的多晶硅厂商每年要产四氯化硅数千吨,其中大部分被就地填埋,留下污染隐患。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简水生表示,尽管近年来国内多晶硅厂商广泛采用新的生产工艺改良西门子法以减少四氯化硅的产出,但隐患仍旧未被彻底消除。

华泰联合证券电力和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表示,国内多晶硅生产技术和设备多从国外引进,企业往往只掌握其中的生产工艺,其核心的环保工艺却没能及时消化吸收,以致产业发展初期阶段污染事故频发。

准入门槛趋严

伴随着国内多晶硅产能的盲目扩张,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严格市场准入的风声渐起。在此前三部委公布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中,对于上马多晶硅项目提出了环保标准,其中,对于副产物四氯化硅处理要求是:“对产生的四氯化硅等危险废物,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相关管理规定。”

据一位地方多晶硅生产厂商透露,事实上,在《条件》出台之前,企业新上多晶硅项目的环评报告就被严格审查,很多企业的开工计划因环评不达标而被搁置审批。

在环保“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下,一些企业开始探索改良生产工艺,应用改良西门子法,通过冷氢法将每道工序产生的四氯化硅多次循环还原为生产多晶硅原料之一的三氯氢硅,在生产过程中尽量减少四氯化硅从终端产出。

王海生表示,目前国内40多家从事多晶硅生产的厂商中,前十家如保利协鑫、洛阳中硅、天威保变[18.21 0.77% 股吧]、通威股份[7.85 0.77% 股吧]等均已具备了闭环生产多晶硅,以最大化处理利用四氯化硅的工艺。在《准入条件》明示的“扶优汰弱”原则下,这些企业将引领行业发展,最终实现整个行业的污染物有效控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