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大风大浪的创业故事,也没有所谓创业九死一生的挣扎,完全按照自己预定的节奏:APICloud在生态平台搭建完成的第四年实现营利,第四年——也就是今年五月底,即将宣布新一轮融资成功。
APICloud是一家企业互联网化生态平台,同时服务app开发者和具有移动化定制需求的企业,为企业解决业务APP上线慢、不同APP碎片化无法形成移动战略合力的问题
在app开发中通过APICloud的模块Store,能够快速聚合直播模块、人脸识别模块、银联支付模块、聊天室模块等等,快速开发自己专属的app。英特尔、春秋航空、海尔等平台,都是通过APICloud建立了自己的入口应用。此外,如果想将微信小程序加入自己的app,使用APICloud只需要10~20%的精力,不需要再重新开发。
什么样的企业有制作微信小程序的必要?APICloud 联合创始人兼CTO邹达表示,例如,如果一个英语培训应用希望做个微信小程序的短视频吸引更多流量。英语培训核心业务与短视频本身没有直接相关性,又希望看看这项新服务能否受欢迎,小试牛刀。如此一来,小程序既不影响原有业务模式,开发速度快,也不需要额外下载app。
APICloud联合创始人兼CTO邹达
App创业的时代已经过去,移动应用成为了一个 “门面”。邹达表示,“好比你今天创业融资,你不可能告诉对方,我只有公众号,没有自己的应用。”
思考:如何让我们做的能够大量复制
APICloud创始团队由两位技术人组成,对于大型企业系统开发、移动布局经验丰富,也切实感受到传统商业模式的局限性。邹达表示,如果接到大项目,必须扩充内部人手,一旦项目结束,这些闲置人力又成为企业的风险成本。大型企业还面临政策变动、市场风险。“我们感觉这个事情不酷。”APICloud 联合创始人兼CTO邹达说。
邹达表示:“过去的商业模式实在太传统,我们想,有没有可能来搭建一个平台、建立一个生态,让大家都通过平台赚钱?”邹达思考着,“如何让我们做的可以被复制?”
因此,APICloud从一开始就计划打造一个平台。创建生态需要时间,等待生态的完善相对较慢,不过一旦建立起来,收入模式就不再受大型企业的变动而影响。于是,APICloud从面向大型企业到转向开发者,从to E到to D是他们的第一步。
拥有大量的开发者才可能建立一个平台。谈到第一步,邹达表示,开发者是很现实的,他们要试用你的产品,看你能否解决他们的问题,能否让他们达到目标。“你必须付出全部去服务,他们才原意信任你,一年愿意付千元升级会员服务。”光是凝聚这些开发者,APICloud就花了三年的时间。
建立生态:先决定要有哪些角色
邹达向记者透露建立成功生态的关键:第一,你要想明白生态里要有哪些角色。第二,要如何让这些角色加入,APICloud是通过生态产品引人加入。第三,如何让这些角色赚到钱。第四,设立技术标准,让开发者能够遵循。
开发者为何要加入APICloud的平台?这是因为大量API能简化开发者的成本。邹达也表示,既然要做生态,就不能只有自己开发API,还要让别人一起参与贡献。这时,APICloud就把像是高德地图的服务厂商带进来。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他们很乐意自家API被更多开发者使用,对于开发者而言,他们相当乐意拥有更多API资源。生态于是形成。
“不是所有东西都自己做,通过生态让不同人做不同的事情,大家都能赚到钱。”这个生态亦成为APICloud的商业壁垒。
创业过程没有遇到挑战?邹达笑着回答,当然会遇到困难,但确实没有太大的挑战,一切按照计划走。
前几年还没有营利时是否有压力?邹达表示自己很幸运,“APICloud刚建立就获得了A轮投资,初创阶段公司只有30~40人,成本不高。完全没有杂念打扰,脚踏实地的做了三年。”从一开始两人的创始团队,现在整个已经将近200人。
2017年,APICloud平台除了开发者、服务提供商,他们将app需求方也纳入了生态,这些用户可以上APICloud提出自己的预算和应用需求,而这最后一步意味着平台生态搭建完成,APICloud去年正式营利,五月底新一轮轮融资已经上路。
邹达表示,第一,APICloud企业提供高性能的引擎,可以让大家通过H5简化的方式,快速开发应用,把应用开发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两个月。第二,为企业提供移动云的平台。第三,为企业提供定制服务,APICloud更多的是提供一种标准化的模式,使用APICloud标准化的开发技术,基于已经提供的大量API进行快速的开发应用。
“这是一种基于API的快速开发模式,开发一款应用的时候,大量API可以进行复用,基本上在国内垂直领域的API,在APICloud模块上都可以找到,然后一键添加、一键使用。”邹达说。
正如邹达所说,“想得比较清楚”,是APICloud一路前进的关键。没有什么捷径,邹达坦言创业之初先是研究理论,了解生态建立的关键,依照理论按部就班地打地基,稳扎稳打才走出今天的一条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