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重庆多晶硅企业兰花太阳能命悬一线

   2012-08-14 重庆商报
53
核心提示:两年间,一家生产光伏材料的重庆企业,就从年赢利2000万元的巅峰跌落到停产甚至濒临倒闭的低谷。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大量的进入者

两年间,一家生产光伏材料的重庆企业,就从年赢利2000万元的巅峰跌落到停产甚至濒临倒闭的低谷。丰厚的利润,吸引了大量的进入者,随即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进而是残酷的价格战。光伏产业上演的,有着中国许多竞争性行业都上演过的剧情,这出行业大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过于依赖出口市场。而金融危机的到来,加速了一切悲剧的发生……

一个星期前,浙江诚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飞,最终选择以跳楼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

这一跳,为本就“寒意笼罩”的中国光伏产业再添“凛冽”。而就在8月7日,今年刚上市的“最贵新股”、知名光伏企业南大光电则在挂牌之前突然宣布业绩变脸,股票上市次日跌停。

产能过剩、债台高筑、频陷欧盟反倾销调查,记者多方调查发现,在中国光伏产业集体受挫之际,重庆光伏企业也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

案例:从年赚2000万到停产

2008年,由山西煤炭大户兰花集团投资成立的重庆兰花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在重庆万州落户。彼时,正值全球范围内光伏产品和原料价格暴涨之际。

“2004年底,1公斤多晶硅价格只有65美元,而到2005年底,价格直接涨到了每公斤90美元,由于需求激增,2006~2007年现货市场已经涨到每公斤200~400美元。”重庆兰花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他回忆,直到2010年4月,重庆兰花的一期工程年产500吨单晶硅及切片项目正式投产,高纯度硅切片开始销往市场。“2010年的效益不错,全年盈利了2000多万元。”他坦言,“当时我们的母公司还向重庆兰花增加投资了1200万元。”

然而,重庆兰花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从2011年开始,作为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多晶硅的价格仿佛是一夜之间大幅“跳水”。

“一进入2011年,整个市场就不行了,2009年还卖到300多万元一吨的多晶硅,现在却只要十多万元一吨,而我们公司生产的硅片,之前要卖到22元钱一片,现在每片价格不到6元钱。”上述负责人透露。2011年,重庆兰花亏损额达到6170万元。进入今年,尽管重庆兰花借设备改造、提升工艺、内部管理等一系列措施,让亏损面缩减到2000多万元,但最终难逃停产的命运。

“我们公司上个月已经停产了,工人也全部放假了。”谈及此,该负责人一脸无奈。“如果明年的市场还是如此,我们公司可能要倒闭了。”

行业:光伏产业接近破产边缘

事实上,深陷危机的中国光伏企业远不止重庆兰花一家。

美国投资机构Maxim Group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的债务累计已高达175亿美元,约合1110亿元人民币,国内整个光伏产业已接近破产边缘。

国内光伏产业龙头企业无锡尚德于近日被曝出巨亏,其财报显示,尚德电力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仅为0.6%,而总债务却达到35.8亿美元。尚德股价也从2008年的90美元以上跌到昨日的1.07美元。

国内的另一家知名光伏企业江西赛维日前也发布财报:公司上半年净利润亏损10.8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已高达266.76 亿元。

即使是同在重庆的另一家知名光伏企业,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情况也并不比重庆兰花强多少。

“虽然我们现在仍然在勉强运转,但已经处于边生产边亏损的境地。”重庆大全投资者关系经理何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由中国光伏顾问委员会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共同起草的《2011~2012年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四季度,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20%小幅减产或努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裁员。

行业的集体性危机直接体现在股市上。今年,包括皇明太阳能在内的国内多家光伏企业IPO搁浅,而在美上市的9家中国光伏企业中就有6家报亏,全年累计亏损高达17.3亿美元,同期盈利的3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也大幅下降。[page]

原因:产能过剩过于依赖出口

蔓延整个中国光伏产业的危机从去年才开始有所显现,但造成中国光伏企业集体陷入危机的根源,却应当追溯到2000年前后。

1999年,德国政府宣布实施“十万太阳能屋顶计划”,随后西班牙也对国内太阳能发电进行补贴,海外巨大的太阳能光伏市场开始启动。

进入2000年以来,由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欧洲大量运用,多晶硅需求量逐年提升,每年几乎都有1万~2万吨的新增需求。这种需求传递到国内市场,表现为多晶硅价格的一路飞涨。来自央视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国内多晶硅总产量只有287吨,在当时的市场缺口达上万吨的情况下,2006~2007年,多晶硅现货市场价格涨到了每公斤200~400美元。

“也正是在2006年之后,大量的企业开始进军光伏领域。”重庆大全新能源投资者关系部经理何宁告诉记者。2008~2011年间,全国爆发式地出现了大批的光伏企业。2010年仅温州新增光伏企业就达到了30家。

“到2011年,国内已经量产及在建的光伏企业产能已达到了500亿瓦特,而彼时的全球光伏总安装量只有270亿瓦特。”何宁坦言,中国光伏产能早在去年就已严重过剩。

“除了本身的产能过剩之外,长期以来,产品的销售结构也成为本次行业性危机的一大推手。”重庆兰花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中国光伏产品约有60%出口至欧盟,而美国市场只占20%。“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出口市场。”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为了销售产品,一再压低销售价格。”何宁称:“以硅片为例,从2008年的20多块钱一块,到后来的不到6块钱一块,在利润急剧压缩与产品严重滞销的联合作用下,中国光伏企业普遍债台高筑。”

而来自欧盟国家频繁的反倾销调查,成为压垮中国光伏产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来自中国太阳能光伏网的信息显示,从去年11月到本月,中国光伏产业跟欧盟国家和美国就反倾销一事共进行过多达9次的正面交锋。

交锋的核心主要集中在,一方面,美国商务部于今年5月初裁决向中国光伏企业征收31%~250%的反倾销税。另一方面,德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于上个月又向欧盟提出申请,要求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反倾销调查。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一旦反倾销调查结果为事实成立,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

出路:优化产业机构 开发内需市场

“产能过剩、无序竞争、产品价格低廉、资金链条受损严重、国际市场受阻,可以肯定的是,中国光伏企业正集体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对于整个中国光伏产业而言,当务之急乃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国内市场。“强大的内需市场和优质的产业结构才是未来中国光伏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他强调。

从重庆兰花到重庆大全,受访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再强调,不仅仅是重庆本土的光伏企业,当前的整个中国光伏企业都在面临一场大考,需求能否上去,以及能不能开发出新的市场,将成为生存的关键。

来自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的数据显示,整个光伏市场目前仍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去年实际统计下来,全球的光伏市场增长了67%左右,实际增长也超过30%,如此快的增速,在任何一个产业都是非常好的现象,光伏市场的前景依然看好,而当下的关键问题就在于要保持产能的增长和市场增长同步发展。”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