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携手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主办,solarF阳光网承办的2012中国光伏产业领袖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业内专家、企业出席了此次峰会并做了精彩演讲,共同探讨光伏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本刊特整理出部分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史立山:我国还缺乏光伏领域的原创技术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从产业制造能力来看,我国已经是光伏产品的制造大国。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已经达到2000万千瓦,占全球光伏电池产量的60%以上,已经形成了从电池生产、组件分装到系统集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从光伏技术来看,情况就不完全一样,我国还没有光伏的原创技术,大部分光伏电池生产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来。而如果从光伏发电市场来看,中国则是落后的,不仅光伏装机规模不大,2011年只有300万千瓦,而且运行的方式也不够合理,可以体现光伏发电优势的用户侧的应用非常少。
史立山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一方面是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同时,光伏企业中也有一批优秀的管理队伍。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多因素都在发生变化,如果继续走这样一条老路,则可能难以为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在发展光伏产业,有100多个城市已经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全国有2000家企业在从事光伏产业,有1000多家企业在从事组件生产,还有200多家企业生产电池组件。这些都说明很多光伏企业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决策基础上,更多的是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对产业技术特点的分析,“把一个技术性很强、市场风险很大的产业作为一个普通的行业来进行投资。所以光伏产业目前的状况是在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史立山指出,光伏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提供能源需要,必须把如何推广利用光伏发电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过去很多地方主要是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来支持光伏制造业的发展,今后要采取政策,重视光伏发电市场的开拓,应该制定所在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目标,提出用户自建一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要求。只有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利用。
史立山指出,要继续加大对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实现高端制造业的国产化。同时,要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包括光伏系统的集成、光伏微电网的控制以及用户端小型储能技术等相应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来培育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光伏发电产业体系,从而引领中国光伏发电应用的发展。
王勃华:上半年我国光伏市场增长超预期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在此次峰会上表示,从去年到今年这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光伏产业总体上还是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去年我国多晶硅材料产量为8.4万吨,平均增长87%。
即使这样,去年我国仍然进口多晶硅6.46万吨。约有43%的多晶硅需求是通过进口解决。今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产量超过4万吨,比去年有所增长,进口量也超过了4万吨。预计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在10万吨左右,进口量在8万吨左右。今年上半年,太阳能电池产量10~12吉瓦左右,进出口大幅下滑,预计今年装机量将超过5吉瓦,这个热潮将集中在下半年。
王勃华认为,从光伏市场整体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光伏市场增长超过了预期。从国外市场来看,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需求达到13.1吉瓦,同比增长46%,预计全年将达到35吉瓦。
今年1~4月份,德国新增光伏容量达到2.3吉瓦,意大利也有不同程度的抢装,另外还有一些新的市场在快速兴起。而我国的“金太阳”项目批准的已经达到1.7吉瓦,并且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安装并网。在今年5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特别提到太阳能产品要进入家庭。“尽管大家说寒冬也好,说萎缩也好,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光伏市场的增长还是超过原来的预期的。”王勃华指出,光伏行业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从市场角度来讲冰火两重天,“过去是多么多么好,一下子市场多么多么不行了,不是这回事。”光伏整个市场还是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去年大家说市场那么不好,实际统计下来全球的光伏市场也增长了67%左右,我们把最后一季度的抢装因素去掉,实际增长也是在30%左右,所以这样快的增长速度,哪怕是10%的增长速度,在任何一个产业都是非常好的市场。”王勃华表示,他个人对光伏市场的前景还是看好的,“问题是我们要保持发展的平衡,要保持产能的增长和市场的增长同步发展。”
王斯成:“金太阳”工程面临并网难题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斯成指出,中国在光伏发电方面已经做了巨大的努力,规模化生产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一。在研究和开发方面,中国企业把光伏成本降到目前1元/千瓦时的水平。目前光伏发电组件成本已经降到了70分/瓦,系统造价是10元/瓦左右。
从目前发展来看,王斯成判断,到2015年,我国将在用户侧达到平价上网,“就是不再需要国家补贴”。2020年以前,我国在发电侧也能够达到平价的水平。
“现在我们还碰到很多问题,我们现在有钱,有政策,但是为什么还是面临这些问题呢?”王斯成表示,大型电站碰到的问题一个是并网难,开发商要自己建设(变电站),而且建好变电站以后电发不出去,跟电网不配套,所以建成了以后在那里“晒太阳”。
“还有土地税的问题,一平方米一年最低收两块钱,算下来比招标收的多的多,最高的时候甚至收到六块钱。收到六 块钱相当于每年要交1500万土地税,这也是一个土政策。”同时,资金拖欠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王斯成表示,国家虽然有可再生能源基金,但是拖欠了一年多仍然发不下来,造成开发商利益受损。另外运行年限也不确定,“PBA的合同年限并没有说是15年还是20年,这些问题不解决,对开发商都是一种伤害”。
王斯成指出,“金太阳”工程碰到的问题更多,最早是用户并网难,不能在用户侧并网,需要直接升压卖给电网。
按照《电力法》,所有电力开发商不能直接对用户,只能把电卖给电网公司。“很多问题并不是我们开发商能够解决的。”现在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不是成本问题,不是资金的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体制、政策,以及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中的障碍。“当然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能够解决,但是希望各个部门能协调一致,把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掉,中国的光伏市场才有可能急剧的扩大。”
周晓燕: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周晓燕在此次峰会上表示,近年来,由于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融资困难,以及部分国家减少上网电价补贴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销售额增长率下降、企业运营困难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光伏行业应当携起手来,共克时艰,做大光伏行业这块蛋糕。“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某些国家的光伏企业转而求助于贸易限制措施,使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面临贸易保护的挑战。”周晓燕表示,在一些国外光伏企业的推动下,去年10月,美国政府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发起了“双反”调查。据悉,这些企业也在极力推动欧盟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是一种狭隘的短视行为,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采取限制措施,不仅会损害中国光伏产业的利益,也必将破坏全球光伏产业的正常贸易。“中国光伏产业和其他国家的光伏产品是一种优势互补、密切关联、共同发展的关系,限制中国光伏产品的行为也会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周晓燕表示,从2009年开始,商务部就会同相关行业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和广大光伏企业,针对光伏领域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积极研究应对策略,拟定预案,同时利用多种场合在国际上进行政府间磋商、对话,表达中方关注和立场,对已经发生的国外“双反”调查,指导行业企业积极应诉,进行法律抗辩,力争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应诉结果。
“我们看到相关光伏行业组织以及光伏企业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我们希望中国光伏企业能够增强贸易摩擦风险意识,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加快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布局,开拓多元化市场,同时也希望光伏行业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对话与合作,尽可能的通过磋商合作来化解这种摩擦,寻求互利共赢。”在此次峰会上,周晓燕再次重申了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也就是维护和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来限制光伏电池产品的正常贸易。
周小燕表示,各国政府应当鼓励光伏行业在产业进步、技术研发、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等各个方面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面对、协商解决光伏产业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开拓光伏市场,共同推动光伏能源大规模使用,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能量,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蒋莉萍:应引导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在峰会上表示,调峰能力不足是我国电力系统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在太阳能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进入以后,整个系统运行灵活性及调峰能力问题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对于系统调解灵活性的要求尤其高,而且比风电要求还要高。
“我们所做的工作、面临的挑战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发展中的代价,实现更加均衡、更加科学的发展。这里就涉及到这几年来大家经常会看到的规划建设方面的发展协调问题。”蒋莉萍表示,风能、太阳能与常规电源的协调性,涉及到在发电技术方面如何更好匹配的问题。系统的接纳能力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之间如何协调,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系统,这个节奏应该有所不同。
蒋莉萍表示,在大量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风电的系统进入以后,需要改变传统的电力供应关系,用户也需要考虑供电方面的特殊性,通过政策,引导用户和供电方形成互动的关系。“但是这个问题需要有政策导向,我们不希望它成为一个强迫的模式,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或许这个模式会有新的要求。”蒋莉萍指出,近期的政策要点,尤其是围绕光伏发电,一个是引导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序的发展,“有积极性是好的,但是如何把积极性变成生产力,是需要我们考虑的。有的时候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需要高速发展,但是要有秩序。第二,如果它是一个电源项目的话,我们有比较现成的要求和规范,只要做一些小的调整就可以使用,但是对光伏产业来说,有的项目是自发自用,对这一类的项目到底并网管理的要求应该提到什么程度,采用何种接入的方式,结算的方式怎么办,都需要认真讨论。我希望下一步能够对这些问题可以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张会学:分布式利用是光伏较好的利用形式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会学在峰会上表示,我国的光伏市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非常快。尽管现在光伏行业处在相对低迷的时期,但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从整个世界的能源形势来看,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非常强劲,光伏市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有可为。
“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国家各部委对光伏行业的呵护和支持,包括‘十二五’规划规模一再上调,包括电价的出台,以及‘金太阳’政策的支持。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在关键时刻也能够组织业内人士探讨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走出困境。这都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张会学表示,在具体工作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首先是并网问题,太阳能和风能相类似,在并网接入方面,从容量上到审批上与整个产业快速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第二个问题是在土地政策上,“现在(光伏电站)利用的都是不好的土地,在西部我们所占的地方几乎都是不毛之地。
我们在东海利用的也是滩涂,都是盐碱地。我们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在土地方面给我们相对更好的政策,包括土地税方面的政策。”第三个困难是财政补贴,“国家电价补贴也有了,但是有一半的钱我们还是迟迟没有拿到,已经拖了将近两年,因为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比较早,我们已经有接近两年没有拿到财政补贴。这对我们的企业的正常运营已经带来一些影响,我们的下属公司已经找上面来借钱运营。”此外,张会学还提到了光伏在分布式发电的应用。他表示,分布式利用是光伏较好的利用形式,而且技术上也比较容易实现。但据其透露,目前在推进光伏分布式利用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利用这次峰会的契机,希望大家能够为推动光伏分布式上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由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携手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主办,solarF阳光网承办的2012中国光伏产业领袖峰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业内专家、企业出席了此次峰会并做了精彩演讲,共同探讨光伏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本刊特整理出部分与会专家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史立山:我国还缺乏光伏领域的原创技术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从产业制造能力来看,我国已经是光伏产品的制造大国。2011年中国光伏电池产量已经达到2000万千瓦,占全球光伏电池产量的60%以上,已经形成了从电池生产、组件分装到系统集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从光伏技术来看,情况就不完全一样,我国还没有光伏的原创技术,大部分光伏电池生产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来。而如果从光伏发电市场来看,中国则是落后的,不仅光伏装机规模不大,2011年只有300万千瓦,而且运行的方式也不够合理,可以体现光伏发电优势的用户侧的应用非常少。
史立山指出,中国的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一方面是中国的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为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同时,光伏企业中也有一批优秀的管理队伍。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很多因素都在发生变化,如果继续走这样一条老路,则可能难以为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在发展光伏产业,有100多个城市已经建立了光伏产业基地。全国有2000家企业在从事光伏产业,有1000多家企业在从事组件生产,还有200多家企业生产电池组件。这些都说明很多光伏企业不是建立在科学的决策基础上,更多的是受短期利益的驱动,缺乏对产业技术特点的分析,“把一个技术性很强、市场风险很大的产业作为一个普通的行业来进行投资。所以光伏产业目前的状况是在国际环境因素的影响下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史立山指出,光伏产业发展的目标是提供能源需要,必须把如何推广利用光伏发电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过去很多地方主要是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来支持光伏制造业的发展,今后要采取政策,重视光伏发电市场的开拓,应该制定所在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目标,提出用户自建一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要求。只有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利用。
史立山指出,要继续加大对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实现高端制造业的国产化。同时,要加强应用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包括光伏系统的集成、光伏微电网的控制以及用户端小型储能技术等相应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来培育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光伏发电产业体系,从而引领中国光伏发电应用的发展。
王勃华:上半年我国光伏市场增长超预期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在此次峰会上表示,从去年到今年这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光伏产业总体上还是保持着快速发展的态势。去年我国多晶硅材料产量为8.4万吨,平均增长87%。
即使这样,去年我国仍然进口多晶硅6.46万吨。约有43%的多晶硅需求是通过进口解决。今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产量超过4万吨,比去年有所增长,进口量也超过了4万吨。预计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在10万吨左右,进口量在8万吨左右。今年上半年,太阳能电池产量10~12吉瓦左右,进出口大幅下滑,预计今年装机量将超过5吉瓦,这个热潮将集中在下半年。
王勃华认为,从光伏市场整体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光伏市场增长超过了预期。从国外市场来看,今年上半年全球光伏需求达到13.1吉瓦,同比增长46%,预计全年将达到35吉瓦。
今年1~4月份,德国新增光伏容量达到2.3吉瓦,意大利也有不同程度的抢装,另外还有一些新的市场在快速兴起。而我国的“金太阳”项目批准的已经达到1.7吉瓦,并且需要在年底前完成安装并网。在今年5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特别提到太阳能产品要进入家庭。“尽管大家说寒冬也好,说萎缩也好,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光伏市场的增长还是超过原来的预期的。”王勃华指出,光伏行业不像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从市场角度来讲冰火两重天,“过去是多么多么好,一下子市场多么多么不行了,不是这回事。”光伏整个市场还是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去年大家说市场那么不好,实际统计下来全球的光伏市场也增长了67%左右,我们把最后一季度的抢装因素去掉,实际增长也是在30%左右,所以这样快的增长速度,哪怕是10%的增长速度,在任何一个产业都是非常好的市场。”王勃华表示,他个人对光伏市场的前景还是看好的,“问题是我们要保持发展的平衡,要保持产能的增长和市场的增长同步发展。”
王斯成:“金太阳”工程面临并网难题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斯成指出,中国在光伏发电方面已经做了巨大的努力,规模化生产方面中国是世界第一。在研究和开发方面,中国企业把光伏成本降到目前1元/千瓦时的水平。目前光伏发电组件成本已经降到了70分/瓦,系统造价是10元/瓦左右。
从目前发展来看,王斯成判断,到2015年,我国将在用户侧达到平价上网,“就是不再需要国家补贴”。2020年以前,我国在发电侧也能够达到平价的水平。
“现在我们还碰到很多问题,我们现在有钱,有政策,但是为什么还是面临这些问题呢?”王斯成表示,大型电站碰到的问题一个是并网难,开发商要自己建设(变电站),而且建好变电站以后电发不出去,跟电网不配套,所以建成了以后在那里“晒太阳”。
“还有土地税的问题,一平方米一年最低收两块钱,算下来比招标收的多的多,最高的时候甚至收到六块钱。收到六 块钱相当于每年要交1500万土地税,这也是一个土政策。”同时,资金拖欠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王斯成表示,国家虽然有可再生能源基金,但是拖欠了一年多仍然发不下来,造成开发商利益受损。另外运行年限也不确定,“PBA的合同年限并没有说是15年还是20年,这些问题不解决,对开发商都是一种伤害”。
王斯成指出,“金太阳”工程碰到的问题更多,最早是用户并网难,不能在用户侧并网,需要直接升压卖给电网。
按照《电力法》,所有电力开发商不能直接对用户,只能把电卖给电网公司。“很多问题并不是我们开发商能够解决的。”现在中国光伏市场的发展不是成本问题,不是资金的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体制、政策,以及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中的障碍。“当然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能够解决,但是希望各个部门能协调一致,把目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掉,中国的光伏市场才有可能急剧的扩大。”
周晓燕: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商务部公平贸易局局长周晓燕在此次峰会上表示,近年来,由于发生了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光伏产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市场萎缩、订单减少、融资困难,以及部分国家减少上网电价补贴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销售额增长率下降、企业运营困难等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光伏行业应当携起手来,共克时艰,做大光伏行业这块蛋糕。“我们很遗憾地看到,某些国家的光伏企业转而求助于贸易限制措施,使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面临贸易保护的挑战。”周晓燕表示,在一些国外光伏企业的推动下,去年10月,美国政府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发起了“双反”调查。据悉,这些企业也在极力推动欧盟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这是一种狭隘的短视行为,对中国光伏电池产品采取限制措施,不仅会损害中国光伏产业的利益,也必将破坏全球光伏产业的正常贸易
“中国光伏产业和其他国家的光伏产品是一种优势互补、密切关联、共同发展的关系,限制中国光伏产品的行为也会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周晓燕表示,从2009年开始,商务部就会同相关行业部门以及行业组织和广大光伏企业,针对光伏领域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积极研究应对策略,拟定预案,同时利用多种场合在国际上进行政府间磋商、对话,表达中方关注和立场,对已经发生的国外“双反”调查,指导行业企业积极应诉,进行法律抗辩,力争获得一个比较好的应诉结果。
“我们看到相关光伏行业组织以及光伏企业齐心协力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我们希望中国光伏企业能够增强贸易摩擦风险意识,提高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加快产业发展的国际化布局,开拓多元化市场,同时也希望光伏行业加强与国外同行的对话与合作,尽可能的通过磋商合作来化解这种摩擦,寻求互利共赢。”在此次峰会上,周晓燕再次重申了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也就是维护和坚持自由贸易原则,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反对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来限制光伏电池产品的正常贸易。
周小燕表示,各国政府应当鼓励光伏行业在产业进步、技术研发、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等各个方面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面对、协商解决光伏产业发展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开拓光伏市场,共同推动光伏能源大规模使用,为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能量,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贡献。
蒋莉萍:应引导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蒋莉萍在峰会上表示,调峰能力不足是我国电力系统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在太阳能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进入以后,整个系统运行灵活性及调峰能力问题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太阳能光伏,对于系统调解灵活性的要求尤其高,而且比风电要求还要高。
“我们所做的工作、面临的挑战及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减少发展中的代价,实现更加均衡、更加科学的发展。这里就涉及到这几年来大家经常会看到的规划建设方面的发展协调问题。”蒋莉萍表示,风能、太阳能与常规电源的协调性,涉及到在发电技术方面如何更好匹配的问题。系统的接纳能力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之间如何协调,对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系统,这个节奏应该有所不同。
蒋莉萍表示,在大量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风电的系统进入以后,需要改变传统的电力供应关系,用户也需要考虑供电方面的特殊性,通过政策,引导用户和供电方形成互动的关系。“但是这个问题需要有政策导向,我们不希望它成为一个强迫的模式,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或许这个模式会有新的要求。”蒋莉萍指出,近期的政策要点,尤其是围绕光伏发电,一个是引导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有序的发展,“有积极性是好的,但是如何把积极性变成生产力,是需要我们考虑的。有的时候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需要高速发展,但是要有秩序。第二,如果它是一个电源项目的话,我们有比较现成的要求和规范,只要做一些小的调整就可以使用,但是对光伏产业来说,有的项目是自发自用,对这一类的项目到底并网管理的要求应该提到什么程度,采用何种接入的方式,结算的方式怎么办,都需要认真讨论。我希望下一步能够对这些问题可以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张会学:分布式利用是光伏较好的利用形式
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会学在峰会上表示,我国的光伏市场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非常快。尽管现在光伏行业处在相对低迷的时期,但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从整个世界的能源形势来看,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非常强劲,光伏市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有可为。
“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国家各部委对光伏行业的呵护和支持,包括‘十二五’规划规模一再上调,包括电价的出台,以及‘金太阳’政策的支持。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在关键时刻也能够组织业内人士探讨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走出困境。这都对行业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张会学表示,在具体工作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首先是并网问题,太阳能和风能相类似,在并网接入方面,从容量上到审批上与整个产业快速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第二个问题是在土地政策上,“现在(光伏电站)利用的都是不好的土地,在西部我们所占的地方几乎都是不毛之地。
我们在东海利用的也是滩涂,都是盐碱地。我们希望地方政府能够在土地方面给我们相对更好的政策,包括土地税方面的政策。”第三个困难是财政补贴,“国家电价补贴也有了,但是有一半的钱我们还是迟迟没有拿到,已经拖了将近两年,因为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比较早,我们已经有接近两年没有拿到财政补贴。这对我们的企业的正常运营已经带来一些影响,我们的下属公司已经找上面来借钱运营。”此外,张会学还提到了光伏在分布式发电的应用。他表示,分布式利用是光伏较好的利用形式,而且技术上也比较容易实现。但据其透露,目前在推进光伏分布式利用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利用这次峰会的契机,希望大家能够为推动光伏分布式上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