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德国SolarWorld等少数企业向欧盟递交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全联新能源商会22日正式发布《中国工商界关于反对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立案的声明》,这是继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组织发布会表达反对意见后,又一全国性民营新能源行业组织声明反对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立案。
业界认为,我国光伏业主要依靠技术和产业集成取得竞争优势,SolarWorld等部分电池企业发展不良缘于经济不振,以及自身管理和生产落后情况下的不思改进。欧盟占我国光伏出口市场6成多,反倾销调查对我国光伏行业的影响将远超美国的“双反”,但发起反倾销调查对欧盟的影响要甚于中国,并不符合其自身利益。因此,光伏行业应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力保传统市场。
我国光伏业以技术和规模赢得竞争,部分电池企业发展不良缘于经济不振
首先,部分欧盟企业提出的其市场份额逐渐减少主要缘于以下因素:第一,由于欧债危机持续加剧等大背景造成欧盟市场总体情况不景气,光伏产品的总体需求量下降。2010年11月,西班牙政府规定将对新安装的地面光伏电厂减少45%的补贴,对大型屋顶装置减少25%、小型屋顶装置减少5% 的上网电价补贴,新法令将使西班牙年光伏安装量减少一半;2011年2月,德国通过光伏上网电价下调方案,将全年装机总量控制在1GW之内;2011年5月,意大利颁布法案,将每年用于太阳能发电补贴的资金限制在60亿到70亿欧元。在此情况下,欧洲少数企业市场萎缩属于必然结果。第二,欧洲少数企业自身存在生产成本过高,技术创新不足,市场拓展和公司管理等内部原因,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法则的必然结果。
其次,中国光伏产品不存在欧洲少数企业指控的倾销行为,中国光伏产品生产企业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不可能承受亏损倾销的压力,主要依靠技术和产业集成取得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国光伏企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骨干企业已经掌握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成套生产技术,在商业化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上也取得多项突破,光电转化效率已提高到18%以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产业技术上与国际同步。高新技术的工业化运用使我国企业成本大幅降低。
此外,由于采取大规模生产方式,相关配套产业链聚集程度高,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和国际市场主要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的综合因素,中国光伏产品具有了高品质、低价格的竞争优势。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国际多晶硅价格曾达到每公斤400美元以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供应过剩影响,2008年下半年,多晶硅价格开始急速下滑。截至2012年7月,多晶硅主流价格已跌至每公斤20-30美元,跌到最高价位的5%,跌幅惊人。
综上,世界经济不振是导致全球电池板生产企业整体不良发展的根本原因,中国光伏产品不存在对欧倾销行为,也没有对欧洲相关产业造成损害。欧洲少数企业提出的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倾销指控,本质上是在其自身管理和生产落后而不思改进的情况下,所采取的转移市场注意力、转嫁生产经营危机的行为,也是将欧盟市场不景气的状况转嫁给中国生产企业的行为。
发起反倾销调查对欧盟影响甚于中国,并不符合其自身利益
欧盟占我国光伏出口市场6成多,反倾销调查影响远超美“双反”。目前,我国95%左右的光伏产品依靠出口。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1年我国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近2成出口到美国,6成以上出口到欧盟。在我们调查的几家国内大型光伏企业中,对欧盟出口基本都在50%以上,对美出口占10%-20%。如果对美出口大门关闭,光伏企业还可以通过开发国内和其它新兴市场来弥补,而一旦对欧盟这种如此大体量的出口全面受阻,企业就只好将制造厂迁往泰国、越南等国以降低成本了,这不仅会对我国光伏企业和产业造成严重冲击,也非常不利于我国太阳能甚至是整个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但也应看到,发起反倾销调查对欧盟影响甚于中国,并不符合其自身利益。首先,在中欧光伏产品的贸易往来中,欧盟的得远大于失。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欧盟相关原材料和设备的生产及对华出口,尽管我国从欧盟购买光伏设备的高峰期已过,但以技术研发、原材料、设备制造等为优势的欧盟,2011年对华出口光伏设备及原材料总值仍高达75亿美元。其中,中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7.64亿美元,占我国同类产品进口额的20%;进口银浆3.6亿美元。几年来,中国累计从德国、瑞士等欧洲国家采购约180亿元的生产设备。
其次,中国光伏企业在缓解欧盟各国就业压力等方面也有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欧盟目前与太阳能产业相关的岗位约28万到30万左右,其中制造环节从业人员仅1万名,其它都在上游设备制造和下游组件销售、电站建造和运营服务环节,尤其集中在下游。而其下游环节的兴旺,主要得益于中国质优价廉的组件产品,这一环节的大部分岗位直接或间接来自于中国企业。一旦欧盟决定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届时欧洲30万的光伏从业人员也将有大部分面临失业的危险。
第三,光伏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任何限制市场的行为都将置整个行业于危险境地。欧盟作为最早倡导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体,光伏产业一直以来得到了欧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发展系列政策的大力支持。现阶段,欧盟应非常清楚,任何一种限制市场开放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都将会破坏到光伏产业的平衡发展,贸易保护只会增加太阳能光伏能源的成本,这与行业过去十年努力降低成本的目标背道而驰,必然会延缓太阳能光伏能源进入大规模推广从而逐步取代化石能源的进程,阻碍全球共同实现长期节能减排的战略目标。
我国宜坚定信心积极应对欧盟反倾销,力保传统市场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的出口总额为128.94亿美元,同比下滑31.49%,而2010年和2011年的光伏出口分别保持了123%和17.38%的同比增长,在保持6年连续快速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美国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6月份美国进口中国太阳能产品总值为9960万美元,同比下降近60%,继5月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出口额下降20%后出现更为严重的下滑。
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的大幅下降,显示出美对华“双反”制裁的影响已开始显现。今年5月18日,美商务部做出初裁,对我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31%-250%的反倾销税。如果欧盟对华光伏产品也征收反倾销税,其影响则要大大超过美国的“双反”。
因此,当务之急是形成政府、行业商(协)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应对欧盟光伏反倾销的模式。光伏产业作为中国“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还处于起步期。企业界建议,中国政府主管部门高度重视此次欧方行动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害,尽快采取高层磋商等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努力寻求解决方案,争取阻止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调查立案。
和美国不同,我国与欧盟的贸易摩擦少,欧盟和中国已分别为世界第一、第三大经济体,同时又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国近358亿美元的光伏产品出口,6成以上是出口到欧盟。而欧盟对中国的出口也迅猛增长,涵盖了机械设备、汽车、飞机、农产品、奢侈品等各种行业。因此,构建公平友好的贸易环境,符合双方发展的共同利益。中欧之间需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避免将贸易战引向其他行业,从而造成双输的严重后果。况且,在应对债务危机的过程中,欧盟比美国更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帮助。
在积极争取阻止欧盟对华光伏反倾销调查立案的同时,行业还要做好充足的应诉准备。专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宜组织相关商会和企业,找准应诉的法律点和方向,针对对方的弱点,寻求突破。要坚定胜诉的信心。欧洲光伏领域是一个年均200亿美元的大市场,不可能完全排除中国企业的参与。欧盟现在也面临着两难的选择,它既不愿面对中国大批量的光伏产品出口,也不可能将中国出口欧洲的“闸门”关死,因为以欧洲目前的电池和组件产能看,要满足自己市场的需求,至少还要再发展4、5年,而其下游市场的发展不可能停滞4-5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