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四大光伏强省的发展之路

   2012-05-08 OFweek太阳能光伏网
43
核心提示:伴随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现象也日益严重。由此,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始进入人类的视线并迅速成为能源产业发展

伴随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现象也日益严重。由此,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始进入人类的视线并迅速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而作为其中的代表——光伏产业近年来更是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开始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产业之一。然而,由于光伏产业同时具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型的产业特点。因此,要发展好光伏产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二是政府长期、科学的扶持和引导。

青海

经过十年的努力,青海省,一个经济总量只有全国千分之三的地方, 在2011年当年建成并实现并网光伏发电1.003GW,占了国内安装总量的40%,成为世界之最,并初步构造了完整的有利于光伏产业长期发展的基础体系,为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进行了积极并卓有成效的尝试。

十年打磨杵成针

人类任何美好的愿望,如果不能变为现实,是不具备指导意义的。2011年底,在人们还在评论青海光伏建设“乱象”的时候,青海省用令世人意外的成绩,做出了最好的回答:2011年完成1.003GW光伏电站的安装和并网,预计发电量约占青海省总量的4%,远远超过不到1%的国家水平。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投入资金170多个亿元人民币,仅光伏上游产品产值已实现30多个亿人民币。据介绍:目前光伏工业新增值占全省的26%。2011年,青海省生产总值1622亿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分别高于国内增长幅度4.3个、4.19个和3.6个百分点。

通过1GW光伏电站的并网发电,每年可实现节约标煤50万吨,减少烟尘排放量6900吨,二氧化硫5700吨,二氧化碳154万吨。另外,由于建成了171座离网光伏电站,向偏远农牧区发放2.7万套户用光伏电源,解决了离网地区16万人口的基本用电问题。同时推广太阳灶21万台、太阳能热水器5万台,建设采暖房12万户、采暖卫生所、校舍90座,日光温室10万栋、牲畜暖棚6万栋。太阳能的多方式推广应用,在显著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对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初战的胜利,更坚定了青海省领导进一步加强光伏产业建设,带动环保和经济同步发展的决心和动力,而最重要的工作是把光伏产业发展体系提升到更加细化、完善的阶段。2011年12月31日,青海省召开第三次光伏发展协调会,会上常务副省长、协调组组长徐福顺强调:(1)要加强规划引导,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2)要认真研究并网技术,实现电网建设与太阳能发电协调发展。(3)要加快推进发电技术进步,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力。(4)要加强配套服务,继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12年2月21日,强卫书记来到世界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玉树州“金太阳”2MWp水光互补示范项目进行调研。对于这些举措背后所代表的深远意义,懂得光伏产业发展规律,了解国内光伏发展现状的人们是清楚明白的:这是完整构建太阳能光伏长期、稳健发展体系的关键,是青海省踏踏实实想事业、干事业、干成事业风格的集中体现。

2012年,受经济发展趋缓,各国补贴政策大幅度下调等因素影响,世界光伏产业过去多年百分之百,百分之几十增长水平的风光不再,一个平稳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对此,功底扎实,准备充分的青海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态:2012年再次实现1GW光伏电站的建设及并网的目标。“十二五”期间,青海省将投资750亿元。形成2万吨多晶硅,1万吨单晶硅、6亿片单晶硅切片,300兆瓦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同时开展薄膜、聚光、光热等多方向推进,计划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扩大到4GW以上,届时,太阳能清洁能源将占青海能源总量的15%左右。今年“两会”上,青海省委书记强卫同志提出:综合考虑青海新能源产业的资源及发展优势,建议把青海建设成为国家光伏产业发展基地。青海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有了既定的发展战略,它的成功应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有益尝试。

对于青海省光伏事业的未来,省经委的一位干部说:“因为能源是经济的动力,太阳能一定是未来能源的希望,青藏高原拥有着世界最丰厚的光伏资源,十年后,青海一定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一百年后,一定像今天的中东一样,是世界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光伏产业是青海的战略选择,也是青海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所在。然而,道路是光明的,也是曲折的;正如夸父追日一样,人类在追寻实现太阳能光伏事业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征途上,还有太多的路要走,青海的光伏大业也任重而道远。[page]

江西

工业是江西崛起的脊梁,工业重点产业是江西工业发展的关键。光伏是一个充满无限希望的产业,也是一个高风险产业。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产业,光伏市场的竞争在资本的凶猛角逐中日益显现出残酷的一面。尽管如此,对于所有欠发达地区而言,“光伏”意味着一个重大的赶超机会——经济基础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把握当下一闪即逝的发展良机。

重点发展光伏等十大产业

在2010年实现有色、钢铁、石化、食品四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的基础上,到2015年,江西将再培育扶持光伏及风能与核能、纺织、汽车和航空及精密制造、电子信息及家电、建材和陶瓷、生物及医药等过千亿元的优势重点产业。其中,有色金属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000亿元,石化产业达到3000亿元,光伏及风能与核能产业达到3000亿元,食品工业达到2300亿元,电子信息及家电、建材和陶瓷、汽车和航空及精密仪器制造产业分别达到2200亿元,生物及医药产业达到1800亿元。

全球光伏市场的“悲喜剧”中,夺得先机的江西企业在市场“寒冬”中大旗高扬,攻坚克难,信心满怀。

无中生有——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中先拔头筹

光伏产业在江西大地萌芽、生长、壮大,不过5年时间。原料缺乏、市场在外,似乎并不具备光伏发展条件的江西用行动证明:只要决策正确,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先拔头筹。

目前,以新余、上饶、九江、南昌、景德镇为主要集聚区,全省在册光伏企业达170多家,投产企业70多家,在建项目60多个,总投资逾千亿元;已形成产能:硅料2.6万吨、硅片7450兆瓦、电池片2235兆瓦、组件3728兆瓦、薄膜电池130兆瓦;涌现出赛维、瑞晶、晶科、旭阳雷迪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光伏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

专家介绍,光伏行业上游为硅料,中游有硅片、下游则是电池组件、发电系统等应用产品。在光伏的“上游”硅料领域,我省处于前两名的位置,“中游”硅片领域则位居第一,“下游”的电池、发电系统等领域,江西正快速崛起、迅速延伸。

江西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关键在快。

2007年投产的赛维LDK,2008年销售收入即突破120亿元,成为最年轻的中国500强企业。2009年,赛维LDK成为世界上唯一年销售量突破1000MW的光伏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接近20%。2010年,赛维LDK一举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赢利能力最强的晶体硅光伏企业。

而江西光伏的另一个强者——上饶晶科能源,从项目投产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也只不过5年时间。

江西成为全球光伏产业基地的基础。

技术争先——在产业竞争的大浪淘沙中立于不败之地

江西光伏产业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还有一个关键:技术。

省工信委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光伏产业单位能耗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电池转换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国家光伏知识产权信息中心也落户新余,赛维LDK获批组建国家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企业看,瑞晶的多晶硅电池光电转换率达16.87%,国内领先;赛维BEST公司薄膜电池单片面积达5.7平方米,光电转换率达8.5%以上,均为世界领先。

2011年初,由于全球光伏产能过剩,全球多晶硅、硅片价格下跌均超过50%,许多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年底,美国等国家相继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使中国光伏产业雪上加霜。

然而,拥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江西光伏产业,却在傲视群雄中表现了较好的抗压能力,保持正常生产运营。尤其赛维LDK,依托技术和管理把非硅制造成本从0.23美元/瓦,降到0.18美元/瓦。

江苏

江苏是光伏大省,而“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挥之不去,超千亿元产值95%以上产品用于出口。今年以来,格局发生明显改变,本土光伏发电首次出现“井喷”。江苏省能源局统计,全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300兆瓦,是该省光伏发电装机历年规模的3倍,领先东部沿海地区。

推动江苏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光伏产业面临的困难可能不是短暂的。但从长远来看,破解光伏产业发展困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随着全球环境压力加大,特别是资源能源危机日趋凸显,光伏产业作为未来传统能源的主要替代者,仍然是全球新能源产业博弈的焦点。据欧洲联合研究中心(JRC)预测,到2030年清洁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占到30%以上,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占10%以上;到21世纪末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到80%以上,太阳能发电占到60%以上。有专家预测,随着光伏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的突破以及光伏市场的拓展,光伏产业发展必将加快,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要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更加重要。

推动江苏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全局和长远,站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抢占全球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制高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坚持改革创新、内外结合,重点突破、标本兼治,力求从战略上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彻底扭转被动局面,真正形成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推动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完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是成败的关键。经过近十年特别近五六年快速发展,我省光伏产业发展正面临从分散和无序向集中和有序的战略转型,完善光伏发展规划刻不容缓。目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光伏产业规划都存在一些不足,最突出的是偏好国外市场,没有凸显国内市场需求对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不相符,与光伏产业发展趋势不适应。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改变。要主动适应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发达的光伏产业优势,特别是国内能源市场需求潜力优势,进一步完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国内市场应用,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宏观调控和人才支撑,真正实现以科学规划引导光伏产业科学发展。

(二)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这是破解光伏产业困局、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把握全球市场主动权的根本之策,也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根本途径。推进这项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光伏发电已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发展和利用太阳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装备制造能力不足转向光伏发电消纳能力不足。二是低碳化成为能源结构调整主旋律,光伏发电市场将在较长时期持续增长。据欧美权威机构预测,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10年的51吉瓦增长到2030年的1137吉瓦,增长21倍。三是我国国土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拥有承载许多大型光伏电站的土地。以我省为例,沿海滩涂具备建设大型光伏电站条件,合理利用,可以实现滩涂开发、风力风电与光伏发电多方面优势互补。不仅能够破解我省光伏产业市场困局,而且还能优化能源结构、破解节能减排压力,带动沿海滩涂高水平开发利用。四是我省尚德、天合、中能等一批光伏领军企业实力雄厚,拓展国内市场积极性高,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经过2-3年艰苦努力,完全能够使光伏产业走上依靠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全面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这是当务之急。要针对目前光伏产业发展随意性大、核准难、验收难、并网上网难等问题,抓紧完善光伏产业准入标准,抓紧出台支持光伏应用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低压端并网和就地并网,促进光伏市场规范运营、健康发展。积极探索金融机构参与投资、用户和企业建设、专业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的模式,切实提高经营效能。抓紧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优胜劣汰规则,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切实维护国家利益,营造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四)着力打造世界级龙头企业。这是构建全球光伏产业高地的长远大计。目前我省光伏产业不仅在规模上在全球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在研发水平、自主品牌和经营能力等方面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省的龙头企业就是全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要积极利用光伏产业重新洗牌机会,选择和支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建设一批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光伏发电产业群,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以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打造2-3家世界500强企业,确立我省企业在全球新兴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五)大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人才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紧缺,仍然是制约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政策与机制。加大人才制度创新力度,积极改善人才使用环境,落实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大力集聚光伏行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学校对光伏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培养光伏产业急需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构筑光伏产业人才高地,努力形成支撑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优势。

推动江苏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全局和长远,站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抢占全球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制高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高度,坚持改革创新、内外结合,重点突破、标本兼治,力求从战略上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彻底扭转被动局面,真正形成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推动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当前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完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是成败的关键。经过近十年特别近五六年快速发展,我省光伏产业发展正面临从分散和无序向集中和有序的战略转型,完善光伏发展规划刻不容缓。目前国家和地方出台的光伏产业规划都存在一些不足,最突出的是偏好国外市场,没有凸显国内市场需求对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不相符,与光伏产业发展趋势不适应。这种现象必须尽快改变。要主动适应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趋势,充分发挥我国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优势、发达的光伏产业优势,特别是国内能源市场需求潜力优势,进一步完善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强化国内市场应用,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宏观调控和人才支撑,真正实现以科学规划引导光伏产业科学发展。

(二)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发电市场。这是破解光伏产业困局、推动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把握全球市场主动权的根本之策,也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缓解节能减排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根本途径。推进这项工作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光伏发电已具备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发展和利用太阳能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装备制造能力不足转向光伏发电消纳能力不足。二是低碳化成为能源结构调整主旋律,光伏发电市场将在较长时期持续增长。据欧美权威机构预测,全球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从2010年的51吉瓦增长到2030年的1137吉瓦,增长21倍。三是我国国土太阳能资源丰富,且拥有承载许多大型光伏电站的土地。以我省为例,沿海滩涂具备建设大型光伏电站条件,合理利用,可以实现滩涂开发、风力风电与光伏发电多方面优势互补。不仅能够破解我省光伏产业市场困局,而且还能优化能源结构、破解节能减排压力,带动沿海滩涂高水平开发利用。四是我省尚德、天合、中能等一批光伏领军企业实力雄厚,拓展国内市场积极性高,只要科学规划、合理引导,经过2-3年艰苦努力,完全能够使光伏产业走上依靠内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全面规范和整顿市场秩序。这是当务之急。要针对目前光伏产业发展随意性大、核准难、验收难、并网上网难等问题,抓紧完善光伏产业准入标准,抓紧出台支持光伏应用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低压端并网和就地并网,促进光伏市场规范运营、健康发展。积极探索金融机构参与投资、用户和企业建设、专业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的模式,切实提高经营效能。抓紧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优胜劣汰规则,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切实维护国家利益,营造有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四)着力打造世界级龙头企业。这是构建全球光伏产业高地的长远大计。目前我省光伏产业不仅在规模上在全球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而且在研发水平、自主品牌和经营能力等方面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我省的龙头企业就是全国、乃至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军企业。要积极利用光伏产业重新洗牌机会,选择和支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整合优势资源,加快兼并重组步伐,加快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建设一批以大型企业为龙头的光伏发电产业群,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以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力争用15年左右时间打造2-3家世界500强企业,确立我省企业在全球新兴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五)大力集聚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人才不足特别是高端人才紧缺,仍然是制约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政策与机制。加大人才制度创新力度,积极改善人才使用环境,落实管理、技术、知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大力集聚光伏行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学校对光伏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快培养光伏产业急需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构筑光伏产业人才高地,努力形成支撑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优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