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华三王燕平:产业互联网是下一个十年的发展主题

   2018-08-24
38
核心提示:  【环球网科技 记者 林迪】过去十年,消费互联网得到了充分发展。而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成熟,产业互联网将

  【环球网科技 记者 林迪】“过去十年,消费互联网得到了充分发展。而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成熟,产业互联网将成为互联网下一个十年的发展主题。”8月17日,在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第十届互联网夏季论坛”上,新华三集团副总裁、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王燕平如是说。

他指出,“产业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这意味着诸多传统产业的生产、销售、流通、融资与交付等流程都将相继被互联网重构,不断发展的产业互联网还将提高跨行业协同的效率,从而有助于实现传统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助推经济的脱虚向实与转型升级。”

会后,王燕平就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新华三新的战略布局、技术进展等方面接受了包括环球网在内的媒体采访。

  下一个十年是产业互联网的天下

王燕平认为,产业互联网是指传统产业借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升内部效率和对外服务能力。

他首先分析称,十年前,消费互联网产生的背景是中国消费升级日益明显的经济发展态势,它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医等日常生活场景深度融合,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成熟,互联网正由消费向产业发展,互联网将从虚拟经济开始向实体经济渗透。

提到中国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潜力与空间,王燕平指出,一方面,中国有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人口红利和网民基数,这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在新时代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都是有目共睹的。

“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消费互联网来说,产业互联网虽处于起步阶段,但高于G20国家信息化平均水平的优势,为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未来数十年,产业互联网将有着不可估量的市场容量。”他表示。

  与消费互联网“有别”

在新华三看来,产业互联网具备的商业特点有:设备联网、数据通过联网汇聚在一个平台上、利用平台上数据形成智能,创造价值、在平台上形成生态、向服务转型。

虽然两者的数字化技术是相通的,但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依然“有别”:第一,主角或者受众不同。消费互联网是针对C端市场,它的需求差异化比较小,且容易形成规模效应和聚焦效应,因此,技术对于受众的匹配度相对比较清晰;另外,消费互联网的受众相对较容易引导。第二,产业互联网有高企的行业壁垒。第三,产业互联网有行业的特殊需求和准入规则,产业划分天然具备的差异化,这些都限制了产业互联网的同质化。

在技术方面,他以云计算技术作为典型案例来说明,“作为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的本质也是同质化IT资源。然而私有云不同,它的原理就是要差异化对待不同行业的多样化需求。每个行业的需求不同,行业的规则不同,要用到更多场景化的解决方案。通过应用驱动数字化转型,驱动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推出,这是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另一大区别。”

  架起一座桥梁

产业互联网的落地首先便是在工业领域。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我国有庞大的数据量和扎实的工业基础以及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建立工业互联网时就可以吸收诸多先进理念,做工业互联网有很多后发优势。

但是,工业互联网领域基础比较薄弱,这是各行各业在发展产业互联网时面临的共同问题。王燕平指出,根据权威第三方统计,从现在开始到2020年,中国约有60%以上的企业会把数字化转型作为头等大事或首要任务来看待。

他表示,“身担‘桥梁’角色的新华三,因其深入洞悉各个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定制化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在用户语言和用户业务理解方面有深厚的积累。我们可以为行业客户提供桥梁,将互联网技术翻译成行业语言,并且能够在百行百业落地,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我们的需求更多的是来自于互联网客户的推动,下一个阶段,产业互联网的落地首先是在工业领域。新华三将紧跟工业互联网信息化大潮,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耕企业级市场、洞悉产业需求是新华三的优势所在。”王燕平自信的说道。

最后,他还分享道,“无论是哪种技术,新华三都会从最熟悉的领域入手,这样可以更好的规避研发和投入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