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伏行业进入“寒冬”,各光伏企业抱团取暖之际,施耐德却“凌寒独自开”。
“近两年来,我们在光伏行业取得了两位数的增长,我们非常看好光伏行业的发展前景,未来也会继续向这个行业进行投入。”施耐德电气太阳能事业部亚太区副总裁蔡秉芝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看好中国光伏市场
深谙光伏市场的人士发现,曾经催生了无数财富神话的光伏行业正在“风雨”中艰难前行。从产能过剩愈演愈烈、库存居高不下、产品价格直线下降,到海外企业破产连连、“双反”大棒突如其来,光伏行业的发展正如“过山车”一般,经历了火爆的市场行情后便一头扎进了“寒冬”。
但是对于在光伏发电领域已拥有20多年成功运行经验的施耐德电气来说,却依旧对光伏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光伏市场充满信心。“目前,光伏行业所遇到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过了这个过渡期,未来市场会迎来快速增长。”蔡秉芝表示。
一组来自光伏行业的数据也支撑了他的观点。
据近期由全联新能源商会发布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继续高歌猛进,达到创纪录的27.5吉瓦,较2010年的18.1吉瓦,增长52%,全球累计安装量已超过67吉瓦。
我国光伏行业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也取得不俗的成绩。光伏装机容量为2.2吉瓦,首次突破吉瓦级,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装国。
实际上,每个新兴产业都需经历从技术驱动到生产驱动阶段,才能达到市场饱和。在业内专家看来,目前光伏行业已经跨越了技术驱动阶段,在企业生产成本降低、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将促使光伏平价上网时代到来,由此即将步入由生产驱动带来的“黄金时代”。
除了清醒地认识目前行业的发展阶段之外,同样给施耐德电气带来信心的还有我国为光伏行业制定的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
近日科技部发布的《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光伏行业的总体目标即是实现太阳能大规模利用、使其发电成本可以跟常规能源竞争。到2015年,太阳能光伏装机将达15吉瓦(含1吉瓦光热),年发电量200亿千瓦时;2020年装机达50吉瓦(含10吉瓦光热)。按照规划,国内光伏市场将继续维持高速放量增长,专家预计年均新增装机约为3~5吉瓦。
面对这一颇具前景的市场,施耐德电气配电大客户事业部太阳能业务负责人邢莉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将会进入‘加速’阶段,施耐德电气也将加快在光伏发电领域的步伐。短期内大家都拼着拿业绩说话,但是‘路遥知马力’,到底谁能在光伏市场的竞争中取胜,还要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page]
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
长期以来,在电力行业的成功运行经验,不仅为施耐德电气开拓光伏市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以核心产品和技术为依托,为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带来更多先进、灵活、可靠且高效的解决方案,则是施耐德电气履行其在太阳能光伏行业定下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承诺的关键。
“大型光伏电站解决方案、建筑光伏一体化解决方案、智能微网解决方案即是我们为太阳能光伏行业提供的解决方案”。蔡秉芝表示。
其中,大型光伏电站解决方案覆盖了光电追踪系统、直流汇流箱、逆变升压装置、并网变电站,并可以为整个光伏电站提供的电力能源监控和安防视频监控。“这些方案贯穿了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可以帮助客户优化光伏电站发电量,提高整体发电效率,并缩短投资回报周期”。蔡秉芝如是说。
施耐德电气为客户制定的建筑光伏一体化解决方案,则可以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灵活定制,覆盖大型建筑、住宅楼、厂房屋顶等应用场合,包括并网发电、离网发电解决方案。据了解,由于施耐德电气的建筑光伏发电系统能与建筑实现兼容,因此,在建筑原有的配电室即可实现安全并网。同时,施耐德电气拥有丰富的建筑行业解决方案成功经验,可以为客户提供包括建筑光伏系统在内的全面的建筑解决方案。
智能微网解决方案则通过微网控制系统实现分布式能源的并网及管理,多种能源接入均可以由微网控制系统控制,从而达到缓解公共电网供电压力、充分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目的。
除了为客户提供灵活高效的解决方案,施耐德电气还通过收购等商业运作手段的实施,将整个太阳能光伏系统打包起来,给客户带来最大的价值。
据了解,自2008年收购了逆变器厂家Xantrex公司后,施耐德电气开始大举进军光伏行业。在蔡秉芝看来,自从施耐德电气定位为能效管理专家以后,其所有的收购都是为了配合这一战略而进行的。
而在太阳能光伏行业,施耐德电气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的在价值体现在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上,“以逆变器为例,它是太阳能解决方案中的关键产品,基于这种考虑,我们会以收购行业内比较优秀的公司来丰富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蔡秉芝认为,“收购谁并不重要,最终是要体现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效管理专家,给客户提供的完整解决方案。”
目前,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发电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施耐德电气在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累计超过1500兆瓦的项目建设经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