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李志青:正确评估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2012-08-07 李志青博客
45
核心提示:据媒体报道,日前包括尚德,英利,天合以及阿特斯等光伏产业四巨头进京请命,希望中央政府能够采取措施为光伏企业撑腰,抵御来自

据媒体报道,日前包括尚德,英利,天合以及阿特斯等光伏产业四巨头进京请命,希望中央政府能够采取措施为光伏企业撑腰,抵御来自欧美等国反倾销诉讼的挑战。另据近期相关报道介绍,受市场环境影响,光伏企业几巨头负债率飙升(叶檀,2012/8/2),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大。光伏产业生产规模经过几年的积累后,较之于增长缓慢的需求能力,产能过剩已经极为明显。其实,早在上一波金融危机发生之时,温家宝总理便于2009年7月在考察东北几家新能源企业时便已经指出“新能源企业需注意产能过剩问题”。后来,温总理还在数个场合提出过这个问题。笔者在2009年8月也曾在《人民日报》发文提醒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产业发展需量力而行”,《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8.13)。

但无奈的是,在刺激宏观经济与地方经济发展经济的巨大挑战下,光伏产业的发展仍无法摆脱投资拉动的发展模式,经由数轮再投资后,当前的产能无疑已经透支了未来的生产能力,也大大超过了消费所需的规模。当然,光伏产业发展至今,产能过剩和面临挑战已成事实,接下来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未来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在日益趋紧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光伏产业的发展究竟何去何从?最近一段时间里,这一问题最为关键的一点则是,如何正确看待与光伏产业相关的国际环境变化。

去年11月美国光伏企业Solarworld率其他六家光伏制造商向美商务部提起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调查申请,随后,美政府启动“双反”调查,并在今年5月做出初裁,判定“双反”成立,并对中国光伏企业征收31%不等的反倾销税,随后在7月,美国风能企业又提出针对中国风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申请,同期,上述Solarworld德国公司向欧盟提出反倾销调查申请,如果说美国的相关“双反”调查及裁决都还没有真正触及中国光伏等新能源企业的核心利益的话,那么如果欧盟接受美国企业德国公司反倾销调查申请并做出不利裁决的话,中国光伏企业无疑将遭到沉重打击。可以说,这是自中国光伏等新能源企业进行大规模扩张以来所面临的最为严峻时期,其挑战甚于本轮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冲击。那么,近期的这些国际环境变化究竟是一种长期发展趋势,还是短期政治经济政策反弹使然,抑或是金融危机深化波及新能源产业的表现?其深层次原因何在?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判断和估计光伏等新能源企业的国际环境变化,不至于高估或低估其影响。

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应明确中国光伏产品等新能源产业生产及出口对于欧美的意义何在。

一般理解而言,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浪潮下,无论是欧盟的整体强制减排,还是美国的局部自愿减排,都离不开对可再生能源的扩大利用,这在欧美对能源发展战略的确定上都有所体现,但受限于两地各自具体的资源禀赋条件和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他们在新能源发展的规划,步骤及策略上有所区别。大致地,欧盟主动而美国被动,欧盟积极而美国消极,如此,对光伏产品等新能源市场的影响在于,美国的依赖较小,而欧盟依赖较大。从中期发展来讲,美国对新能源产品的利用规模呈现下滑趋势,但欧盟则有继续扩大的可能。这是中国光伏等新能源产品发展的总体国际形势,在此形势下,中国光伏产品生产及出口的确无法指望美国市场,但欧盟市场却仍可期。

但是,欧盟市场的问题在于,在他们的判断中,如果全球各国陆续建立碳减排机制,并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那么随着传统石化能源补贴的取消,非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将逐步提高,并在新能源技术进步作用下,逐渐向新能源的利用成本靠拢,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为陆续取消原先针对光伏产品利用新能源市场补贴创造了条件,其实,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打击最大的并不是中国企业,而恰恰是欧盟本土的新能源企业。

因而,在欧美两个主要新能源市场的发展上,情况是不同的,各有各的问题,相比而言,美国的问题大一点,欧盟的问题则稍小,实际上,在当前产能的国际分布来看,欧盟企业实则很难在生产和供应上与中国厂商竞争,欧盟市场也无法摆脱对中国光伏企业的高度依赖。这便是中国光伏生产对欧美的意义所在。欧美如对中国光伏产品进行反倾销并制裁,必有负面影响,但仅限于短期内,长期来看市场必会回到基本面。

当前,既然Solarworld德国公司在欧盟掀起了反倾销和光伏贸易战的风雨,就不排除其背后得到一批欧盟本地光伏生产企业默许的可能,欧盟自然清楚这一家总部设在美国的光伏企业其用心不那么单纯,但在当前中国光伏企业一枝独秀的情况下,很难不会在欧盟内部激起反弹,即便不从保护本地光伏企业的角度出发,欧盟也会基于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的考虑来适当限制中国光伏产品的大举进入,欧盟担心,一旦中国成为欧盟境内光伏产品的唯一供应者,那么欧盟在低碳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还有发展可再生能源上便都会完全受制于中国因素,这一点放在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是较难接受的。就此而言,Solarworld的反倾销调查申请与欧盟的用意是有一定吻合的。

不过,反过来,我们也应看到,欧盟与美国在发展可再生能源及碳减排问题上并非铁板一块。欧盟在低碳发展上走得过快过急,它试图以其内部的碳排放交易体系来约束世界其他国家,包括美国在内,这一点是美欧间在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碳减排上的最大矛盾,如不出所料,美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阻止欧盟在全球顺利实行它的碳排放交易体系,这一点与他们希望通过挑起中欧间的光伏贸易争端,既削弱中国的光伏产品出口能力,又削减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进程的用意是不谋而合的。故而,在目前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格局中,对于中国的光伏产业而言,在强制碳减排的层面上,中美的共同利益点较多,但在发展可再生能源上,中欧间的利益共同点则较多,而在平衡光伏产品全球贸易的问题上,美欧则有共同利益,这几方面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牵制。

总之,我们的光伏等新能源企业必须注意并理解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低碳发展国际格局变化的关键所在,如此才不致于在本轮国际博弈中下错棋,走错路。

(李志青 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 副主任)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