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务部在北京时间今天(11日)凌晨5点多作出终裁,认定中国向美国出口的晶体硅光伏电池及组件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将对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至47%的关税。按照美国贸易救济程序,除美国商务部外,这一结果还需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终裁。根据日程,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定于一个多月后的11月23日左右作出终裁。如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也作出肯定性终裁,美国就会要求海关对中国的相关光伏产品产品征收高额的"双反"关税。对大多数中国光伏产品制造商来说,今天凌晨美国做出的这个终裁结果,要比今年早些时候宣布的初步判决更为严厉。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做出这样一个严厉的"双反"终裁结果,将对本就处在寒冬中的中国光伏产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央广财经评论》,马上请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一起来评论这个话题。
美国商务部今天凌晨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终裁结果,对从中国进口太阳能板与太阳能电池产品征收34%至47%的关税。这个结果是不是比我们预想中的情况还更糟糕一些?
林伯强:其实美国商务部裁定的这个结果没有出意料之外,但是比原来的好像更为严格一些。虽然还要美国贸易委员会的投票,但应该是比较确定了。所以说这种双反调查通常是很难全身而退的,关键还是税率的问题,现在来看税率还是很高。
也就是说中国光伏产品以后如果要进入美国就必须付出高额关税,这个事是不是已经板上钉钉了?
林伯强:我觉得已经是基本上是确定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么应对的问题了。我觉得美国30%到40%多的税基本上已经把我们国家的光伏竞争力去掉了,要么你就丧失市场,要么你就亏损买卖,我觉得这两种可能都不是好办法,所以接下来咱们还是得自己想办法应对。
除了关注美国,我们也注意到欧洲光伏产业联盟也发起了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反补贴诉讼,目前欧盟还没有最终立案。美国做出这样双反终裁,对欧盟正在进行的双反进程会产生哪些影响?
林伯强:其实比较悲观。在当初美国提出双反的时候我就觉得欧盟会跟,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评论,现在看来没有什么意料之外,之所以说比较悲观就是这个双反的套路差不多,美国成立的话欧盟那边也很可能会成立,现在的问题是欧盟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打击更为严重,美国打击其实没有那么严重。
我们的光伏产业在欧盟的市场会更大一些,影响更大。从美国到欧盟,看起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出口目前重重障碍,有人就说既然我们出口受阻了,就应该大力发展国内市场,比如建一些光伏发电站,既节能环保又能消化目前我们光伏产业的产能。目前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的启动光伏产品的国内市场呢?
林伯强:其实是这样的,光伏在整体能源当中是个奢侈品,比较贵,欧盟美国之所以可以做的比较好是因为政府的补贴比较大,老百姓的电价承受能力也比较高。当然,大家必须把太阳能区分开来,终端设备制造咱们比较强,但是终端利用他们比咱们强很多,前期的中国太阳能企业基本上靠美国跟欧盟的大规模太阳能补贴来支撑的。所以说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讲,我觉得中国之所以说前期没有做的很大,跟太阳能比较贵有关系,跟太阳能企业本身的市场定位也有关系。
很少有人提出国内市场应该怎么办的问题,到最近才提出来是不对的。当一个产业整体的市场都依靠国外时,这个行业肯定是不可持续,而且更关键的是太阳能这种产品必须靠补贴来生存。难道当初就没想到这个道理吗?我觉得应该能够想得到。所以政府现在已经没有什么退路了,政府以前怎么做是以前的事情,今后接下来就必须成就太阳能行业,除了说清发展之外其实还成就光伏产业在国际地位。因为我们的光伏在国际上是有一席之地的,产能我们最大,至于说在技术方面我们强不强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情,但是这个位置已经在那儿了,丧失这个位置我们将丧失在新能源革命当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所以政府现在必须尽快的站出来成就行业,这个成就肯定是需要补贴的,需要掏钱,但是如果整个行业垮下去的话也是要损失的,所以这个账也比较容易算。
面对美国的仲裁我们能够采取哪些反制手段呢?
林伯强:其实反制的手段有,但是我个人感觉这个效果不会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目前咱们主要是对多晶硅产品进行调查,这应该是一个反制,当然还可以再找其他东西,这个东西是一个双输的,其实美国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凡是这种贸易壁垒都是一个双输的局面,也就是说咱们即使说在反制手段上面取得一定的效果,赢得的东西也不多。
光伏企业本身应该如何实现自救自强呢?
林伯强:企业要解决光伏目前的产能过剩。这个行业现在应该是很混乱,有强的但是弱的非常多,所以太阳能企业解决目前的问题肯定要经历一个比较惨烈的产业整合,这应该是一个很残酷过程,但也应该是一个重新成长的过程。但现在比较关注的就是整合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的话可能会影响整个企业跟整个行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在整合的过程当中尽量把手放开,让整合淘汰成为市场行为而不是政府参与的行为,我觉得这回双反也有一些积极的方面,即太阳能企业今后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更好的把握市场风险,以往对这块关注是非常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