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光伏自主创新打破“三头在外”

   2012-07-26 中国电力新闻网
48
核心提示:2011年12月31日,青海格尔木330千伏太阳能聚明汇集站正式投运,青海省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达1003兆瓦,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型荒

2011年12月31日,青海格尔木330千伏太阳能聚明汇集站正式投运,青海省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达1003兆瓦,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型荒漠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

跳出青海,放眼全国。自2009年第一个大型光伏电站在甘肃敦煌建成开始,仅用两年时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就达到300万千瓦,较2010年同比增长500%。

在这靓丽的数字背后,是我国光伏制造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及国家对光伏发电发展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光伏产品第一制造大国。当前,光伏制造业正在进行深度整合,光伏发电也在走向理性扩张之路。我国光伏产业整体正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制造能力世界第一行业整合风起云涌

“太阳能发电?胡说!”上世纪90年代末,苗连生在四处推广太阳能发电时,经常遭到这样的质疑和冷遇。进入1998年,面对尚不明朗的产业前景,苗连生毅然争取到第一套3兆瓦多晶硅电池及应用系统示范项目的批复,创立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太阳能产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仅仅在两年之后,一个叫施正荣的“洋博士”变卖了自己在澳大利亚的家产,带着一台笔记本和几页商业计划书,来到无锡,创立了尚德电力,并于两年后投产了中国第一条大规模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施正荣和苗连生的生意越做越大,尚德和英利分别于2005年、2007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二人也由此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光伏市场前途的中国企业蜂拥而至。近10年来,我国光伏电池生产能力快速增加。2011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了2000万千瓦,占到全球光伏电池产量的60%以上,形成了完整的光伏产品制造产业链,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电池制造大国。

好景不长。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持续蔓延,作为光伏产品主要买方的欧美等国相继削减发电补贴,光伏发电市场急剧萎缩,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凸显,产品价格一路下行,其中光伏电池组件价格由每瓦1.5美元下降到1美元以下,降幅超过30%,国内光伏企业遭遇“寒冬”,普遍经营困难。危机之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双反”来袭,可谓雪上加霜。

面对严峻形势,一些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难以为继,行业洗牌加剧,整合风起云涌。对此,包括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李河君在内的人士表示,危机对我国光伏产业来说并非坏事,其将推动企业优胜劣汰,促进整个行业转型升级,回归理性。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亦表示:“光伏产业在发展中把问题充分暴露出来了。这标志着,它正逐渐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自主创新不断加强“三头在外”正被打破

“我们企业从成立之初就走国际化路线,而且是先海外再中国。”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媒体关系经理张建敏向记者表示。

其实,张建敏的话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我国光伏制造业发展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90%的光伏出口欧美,而生产原料和关键设备则依赖进口,“三头在外”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介绍说,近年来,在各方努力下,“三头在外”的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多晶硅产量已满足了我国50%光伏电池生产需要。此外,光伏电池生产设备的国产化能力也迅速提高。受此影响,我国光伏电池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

我国光伏产业何以实现上述进步呢?答案是自主创新。英利集团宣传专责王志新告诉记者,英利集团于2007年建立了一支1500人的研发技术团队,形成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该集团研发技术团队已获专利授权120余项。

除了自身努力,政府也成为企业开展创新的有力后盾。《“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指导性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每年都会给予企业科研专项资金支持。

孟宪淦强调:“产业的未来在于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不能再走单纯依靠扩大产能低价竞争的老路了。”

发电市场业已启动电力监管保驾护航

我国幅员辽阔,光照资源丰富,光伏发电潜力巨大。但在2009年之前,我国光伏发电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之后,随着国家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两个重要文件,国内光伏发电才开始启动。国家电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仅为13.3万千瓦。

进入2011年,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全国统一标杆上网电价,光伏发电呈现井喷式增长,全国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其中西北地区特别是青海省成为光伏电站建设的主战场。

西北电监局安监处处长卢新军告诉记者,截至2011年底,青海电网已并网的大中型光伏电站40座,总容量1003兆瓦。

为了促进当地光伏发电健康发展,去年以来,西北电监局加强了光伏电站并网安全管理。首先,制定并印发实施了《西北区域光伏电站并网管理暂行规定》。其次,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和现场观摩,积极向发电企业宣贯光伏电站并网技术要求,督促光伏电站加强安全管理。另外,还加强并网安评管理,做好督促整改工作。通报存在问题,督促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北电监局还大力规范并网接入技术条件,按照国家电监会安全局要求,编制了全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初稿,预计年内将正式作为部门规章在全国实施。目前,西北区域光伏电站运行正常,未发生电力安全事故和大规模脱网事故。

其实,2011年的井喷式增长只是开始。据了解,《光伏发电 “十二五”规划》即将印发,其将“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的装机目标定为21吉瓦,国内光伏发电市场在未来将继续扩张,这势必将拉动光伏制造业增长。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