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以高调、强悍作风示人的光伏明星施正荣选择了隐退——几天前的这则消息一经爆出,迅速在光伏的“冰封世界”燃起火星:这场标杆企业的人事地震是否意味着最后一个精神支柱的轰然坍塌?
今早有消息人士对记者透露,埋下这颗“临危换帅”的深水炸弹的,是政府欲将其国有化的冲动。曾经风光无二的施正荣,如今夹在难以为继的企业经营和“虎伺”已久的地方政府之间,或许激流勇退是最妥善的解决方案。
不过,此时正值尚德短期偿债能力告急且身陷5.6亿欧元反担保骗局的危情时刻,想要全身而退之前,施正荣还有诸多烂摊子需要给投资者一个说法。
政府曾“投”数亿元
“当初为了招商引资,地方政府没少给尚德政策,不管是税收优惠、拿地折扣,还是融资支持,现在新能源已经是无锡这座老工业城市的亮丽名片,无论如何不能坐视它被 ‘撕掉’。 ”早间,一位熟悉情况的圈内人对记者如是说。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目前无锡市政府已着手,通过与各债权银行沟通,建议银行不对尚德电力进行抽贷、收贷,并给予合适的展期,力图缓解尚德电力面临的债务压力。
政府的动作频频似乎恍然回到了十多年前,只不过当时与银行沟通的命题是:怎样帮尚德争取到贷款。
过去在许多场合,施正荣亮相时总是标配一句台词:“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就没有尚德公司今天的成功;没有无锡新区的帮助,也不可能有施正荣今天的辉煌。 ”尽管如今大佬谢幕,言犹在耳,因为这并不能算是一句客套话。
早在2000年,从澳洲回到无锡打算创业淘金的施正荣口袋里只有40万美元,小天鹅集团、无锡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公司、山禾制药等8家当地国企为他凑到了600万美元,背后如果没有政府的力挺游说,显然是天方夜谭。
若梳理尚德发展史,地方政府的推手便一路出没。 2002年,草创的尚德亏损700余万,到了把进口硅棒切割变成内销产品的田地,正是地方部门出面协调, 5000万元担保资金令公司借以喘息。不久后,又有一笔5000万多元的低息贷款进了公司的账户。
2003年、2004年,无锡政府又为尚德争取了9个创新项目、多达4000万元的各级政府扶持资金,其中省科技厅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就有2500多万元,且都是通过承担各类计划项目无偿拨付。
政府的支持不仅于此,为表诚意,无锡新区还给予营业执照加速办理、优先提供办公用房等隐性优惠,甚至协调了当地6家颇有实力的国有股东先后加盟尚德,并成立新区特别领导小组,专程为尚德解决厂房扩张、电力保障等问题。
一时之间,“无锡模式”被作为经典范例,为各地称颂。 “政府做海归的 ‘天使投资人’”、“看不见的资本之手是崛起密码”等等煽情标题充盈于市。
退出成为最后一张牌
繁华轻易过,转眼到了 “算账”的时候。遗憾的是,在光伏集体消停的当下,这恰是一笔秋天过后清算的“烂账”。记者翻看尚德2011年财报,其四季度负债总额达到了36亿美元,负债率79%,到了今年一季度更是攀升到81.8%。
更要命的是,年底尚德短期借债从2007年3.21亿美元急剧攀升至15.73亿美元,现金和短期借债比由1.62下降到0.31。今年7月底曝光的担保欺诈案,则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公司财务:尚德必须在明年偿还约5.4亿美元的债务,如果被迫履行所有的贷款担保,该公司还将进一步欠下近6.8亿美元的债务。
这么一大笔迫在眉睫的欠款,除了由不能眼看公司破产的无锡政府兜底,实在想不出还有其它救赎方式。“尚德要还清越来越多的到期债务,只有国有化一条路,但国有化之后,还有施正荣什么事?不如先退。”业内人士分析称。
据悉,尚德CEO由原CFO金纬接替,施正荣仍会继续担任董事长一职,其持股份额也暂无变化,但除了国有化大浪潮下的激流勇退,这一敏感时刻的突然出走,依然被细心的观察人士挖出更多玄机。
有媒体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施正荣涉嫌长期将尚德的利益输送给其实际控制的一家多晶硅企业,侵害尚德股东权益,如今的隐退实乃 “金蝉脱壳”。
上述知情人士所指的施正荣实际控制公司,就是2009年起施正荣公开出任董事长的亚洲硅业 (青海)有限公司。据称,自2006年创立之时起,施正荣就是该公司的密切关联方,尚德也通过帮助融资、垫付款项、采购大单等方式,对该公司不断支持,却到2008年才对这种关联作出零星披露。
更具利益输送嫌疑的是,施正荣担任尚德的董事长兼CEO期间,同该企业签订了价值15亿美元的长期供应合同,并涉嫌以高价采购该公司的多晶硅产品。
公开资料显示, 2007年至2011年的5年间,尚德给亚洲硅业的预付款近7000万美元。自2012年起,尚德还将向亚洲硅业购买总计6.33万吨的多晶硅,且价格会据每一季度的平均采购价来协商。对此,施正荣尚未作出任何回应。
[page]
光伏退潮后谁裸泳?
坊间更是传言四起,除了“金蝉脱壳说”,还有“临阵退缩说”、“垂帘听政说”及“别有用心说”此起彼伏。可以确定的是,不论是无锡尚德,还是先垮一步的江西赛维,巨头的坍塌都散发出强烈悲观的行业讯号。而在这一波“似大厦倾”的光伏困局中,举国高科技体制下的地方政府正是自食苦果。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约有18个省打造光伏基地,100多个城市将太阳能作为支柱产业。与当年发展半导体业如出一辙,各级地方政府对太阳能项目的招商引资使出浑身解数,包括优惠上网电价、土地政策的打包组合等等。
而仅无锡尚德而言,实际上关联的地方政府还不止无锡一地。 2009年,它分别与陕西省政府、青海省政府、宁夏石嘴山市政府和四川省攀枝花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上述四地分别开发300兆瓦及各500兆瓦的光伏并网太阳能项目,总量达1800兆瓦。其中,宁夏石嘴山专案预计总投资为80亿元人民币。
如出一辙的是,赛维掌门人彭小峰设立公司之初也曾面临融资困境,财政年收入仅为18亿元的新余市就给彭小峰提供了2亿元的贷款作为项目启动资金。
据悉,尚德当初大获成功后,地方政府都在简单地复制尚德模式,同质化竞争严重,有的地方政府甚至为了发展光伏制造,而特意去建造一批光伏发电的市政工程。
对于政府充当风投、用财政托底的行为,知名财经评论人叶檀表示,发展高科技,需要的是民间投资,是真正的形成上下游链条的风险投资,而不是国资银行,不是政府补贴上市圈钱。
“如果说美国等国是用风险投资,全民办高科技,那么目前我国的体制是政府国有银行出钱,办高科技,这样的举国体制成本高、风险不可控,即使产生一两个高科技企业,最后成为形象工程的可能性极大,只供观赏。 ”
“很多地方其实没有配套,就是盲目上马,比如说氯碱,后面的有机化合物、副产物怎么处理,如何排污,对环保承载能力如何考量等等都值得反思。”新光硅业科技公司总经理陈绍章则对记者坦言。
那么,这笔账又会何时清算?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