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中国企业抢占日本光伏市场受阻

   2012-06-06 能源
62
核心提示:4月5日,当日本上网电价出台一周后,英利对外宣布在东京设立日本区域总部。和英利如出一辙,天合光能、阿特斯也在日本设立子公司

4月5日,当日本上网电价出台一周后,英利对外宣布在东京设立日本区域总部。和英利如出一辙,天合光能、阿特斯也在日本设立子公司。

除了这些光伏巨头,一些第二梯队的光伏制造商也紧随其后。4月12日,海润光伏发布公告称,在日本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海润光伏日本株式会社,注册地址为日本福冈市博多区,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半成品及其他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进出口相关业务及太阳能电站的投资、运营等。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光伏企业在日本的快速布局看重的是7月份即将爆发的大型电站市场。而在此前的40年间,日本国内光伏市场主要以住宅系统为主。据Solarbuzz的亚太光伏市场季度报告显示,2011年内,住宅市场占到了市场总量的86%。

较高的电价补贴让中国的光伏制造商看到了商机,大型电站的投资回报率(IRR)有可能高达20%。

海润光伏宣告成立日本子公司的同一天,天华阳光和上海超日太阳能签署《合作开发光伏电站项目协议书》,双方约定在2012 年日本光伏市场合作建设100MW的项目,其中超日太阳负责优质组件的提供及部分金融服务;天华阳光负责项目开发、投融资和EPC服务。

早在2007年,苏维利所掌控的天华阳光便进入日本市场,并于去年完成日本第一个开发项目——爱知县鹿岛的787KW光伏电站。此次,与超日太阳能雄心勃勃的合作,看似是产业链优势互补,却引发了业界的质疑。

“在日本,获取项目和土地并不是十分容易,特别是对外资有着严格的把控。”一位熟悉日本市场的市场人员如此说道。

的确,不论是进入日本市场最早的尚德,还是今年一季度出货量最大的晶澳,都对下游的延伸保持谨慎。以尚德为例,虽已进入日本市场长达6年之久,团队已达80多人,但在日本市场的收获依然甚少,2011年出货量仅50MW左右。这与其当年2GW多的整体出货量相比,显得微不足道。

据英利市场部客户经理肖亚东介绍,其日本分公司以销售组件和户用小型应用系统为主。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看似繁荣的日本市场,对外国企业门槛设置甚高,并不值得大家一拥而上。

高准入门槛

国内光伏企业蜂拥去日本淘金,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简单。对于组件企业而言,要想进入日本,必须得到其复杂的流程认证。

在日本市场,主要有两种认证:由日本太阳能光电协会(Japan Photovoltaic Energy Association)颁发的日本住宅顶部太阳能系统JPEC认证以及日本电气安全环境研究所JET(Japan Electrical Safety & Environment Technology Laboratories)颁发的太阳能组件JET认证。

如果中国制造商要想进入日本地面电站市场,首先需得到JET认证。而在国内,目前拿到此认证的企业仅为7家:尚德、阿特斯、天合、英利、赛维LDK、索日以及Upsolar。

2月23日,索日新能结束了漫长的等待,获取来之不易的JET认证,拿到进入日本市场的通行证。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通行证审批花费了整整3年时间,而且是从年初至今唯一获取JET的企业。即使是制造业大佬英利也用了一年半的时间。

“今年大概会有5家公司拿到JET认证。中电光伏也等待了很久,七八月份应该会有结果。” 中电电气(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亚太区销售经理崔娟娟说。

崔娟娟将申请JET的过程总结为痛苦而漫长,“报备的材料一定要选择行业中最好的,比如TUV莱茵,UL认证都齐全的辅材,且最好是美国日本的品牌。”

不难理解,在日本,太阳能发展成为一个流通渠道严密的成熟市场,和通信、汽车等工业产品一样,外国产品的进入极为困难,更何况目前在住宅中作为家电一部分的太阳能系统。

25年的质保期,让日本消费者对外来品牌非常谨慎。即使是中国组件价格优惠,优势并不明显。“在日本市场,产品最重要的是品质和服务,价格排最后。”崔娟娟如是说。

如此看来,除了复杂认证这一层有形门槛,要想进入日本市场,中国太阳能制造商还有很多无形门槛需要克服,而在此间日本文化中的谨小慎微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崔娟娟介绍,日本组件的订单细化到每个技术环节,不仅需要工厂的检查方法和流程,而且要系统的数据,比如抗风抗压抗盐抗腐蚀等。

对于这一点,苏美达辉伦太阳能董事长蔡济波也深有体会。这个组建产能仅有500MW的企业,从去年也开始涉猎日本市场。

通过京瓷太阳能前创始人的牵线搭桥,蔡济波更深一步了解日本市场。“日本市场刚刚启动,很有潜力,封闭性很强,我们已经进入,有一些价格优势,但他们对质保有很高的要求。”

为了获得客户的信任,他把工厂生产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拍照,展示给日本客户。在蔡济波看来,组件在日本市场销售,需要寻找亲密的合作伙伴,依托其强大的渠道,打造品牌并非易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