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专家:中德光伏摩擦应通过WTO平台来解决

   2012-08-30 国际在线
45
核心提示: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8月30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与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在全球经济

德国总理默克尔将于8月30日至3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与默克尔共同主持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经贸问题被认为是两国领导人会晤的主要议题之一。

但就在此时,两国在光伏产业的“双反”博弈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欧经贸的互补性和竞争性正在发生着此消彼长的变化。专家表示,解决此类贸易摩擦的理想方式是通过多边、而非双边的贸易体系进行协商处理。

此次访华,是默克尔今年年内的第二次北京之行,也是她上任以来的第六次来华。作为世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和欧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德经贸合作不仅对于两国来说意义重大,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欧洲所经济项目负责人刘明礼说:“德国总理默克尔这次访华,肯定要在德国具有竞争力的领域推动中德合作,比如新能源领域,太阳能、核能等方面。同时也方便中国引进外资、外国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来培育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欧洲债务危机的大背景下,双方对彼此来说都是越来越重要。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对于双方来讲更为迫切,在这样的情况下,促进中德合作,开放德国以及欧洲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德经贸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双边经贸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近日,中国多晶硅产业80%份额的四大多晶硅企业向商务部提交申诉,要求对产自欧盟的多晶硅实行反补贴、反倾销调查,这些多晶硅产品大部分是从德国进口的。

业内普遍认为,这是针对欧洲太阳能企业对中国所提起的反倾销诉讼所做出的回应。7月24日,以德国光伏巨头太阳能世界公司(Solarworld)为代表的欧盟光伏电池产业正式向欧盟委员会提起对华光伏产业的双反调查申请,根据规定,欧盟须在9月6日前决定是否立案。据悉,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的总金额约为204亿美元,如果该反倾销案件立案,将成为中国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争端。本月27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召开媒体见面会,表示寻求中欧企业间的洽谈与合作是解决此次矛盾的最好途径。 

刘明礼表示,随着中国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性不断增强,贸易摩擦将不可避免的有所增加,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可以学习和借鉴欧美之间的经验:“中国对欧洲以及其他国家贸易的竞争性越来越强,这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美国和欧盟的产业结构越来越接近,由原来的互补性强,会慢慢转化成竞争性越来越强。

我们现在是想办法合理地、有效地管理这种竞争性。我们可以把美国和欧盟双方的贸易摩擦作为一个经验来参照。美、欧两个经济体的竞争性是非常强的,尽管他们是战略盟友,但他们之间经常搞反垄断、反补贴的贸易摩擦,但并没有影响双方经贸合作的大局,更没有影响双边关系。”

他认为,借助WTO多边贸易体系进行磋商处理,是解决中欧光伏产业摩擦的有效方法。他说:“我觉得现在WTO多边贸易体系确实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协商、处理贸易争端的平台,关键的问题是经贸问题要通过合理的渠道处理,而不要搞双边性的处理,因为双边性的(处理)很容易引起贸易报复,甚至导致摩擦升级。利用现有的WTO平台来处理中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强的经济摩擦,这应该是我们应该想的问题。”

同时,刘明礼也认为,加强两国间的政治接触,对于解决经贸争端也是有帮助的,他说:“通过双方越来越密切的政治关系来推动经济合作,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因为我们回顾过去中国和整个欧洲的贸易情况来看,会发现经常会出现双方政治关系不稳定,导致经贸关系受阻的情况。尤其是中国和德国,彼此对对方都越来越重要,中国要搞好中欧关系,必然要从德国入手,德国对维护整个中欧关系而言,其作用是决定性的。通过双方更频繁的互访,更密切的接触,维护稳定的中欧关系、中德关系,对双方的经贸合作是非常有好处的。”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