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四晚间,证监会公布了4家拟上会企业招股说明书,其中就包括江苏本地公司—扬州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扬杰科技)。扬杰科技所产的电子元器件主要是供应给了光伏、LED、汽车等行业,这些下游行业尤其是光伏行业近年来处于“寒冬期”。下游行业的不景气,对扬杰科技的上会以及未来业绩,无疑都是隐患。
苏州固锝错失数亿财富
扬杰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6年8月的扬杰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苏州固锝出资800万元(本应出资1280万元,当时出资尚未全到位),持有扬杰有限40%的股权,是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但蹊跷的是,仅仅过了半年,苏州固锝于2007年3月将其持有扬杰有限40%的股权转让给了二股东扬杰投资,转让价格为812万元。
若苏州固锝上述股权不转让,则对应着本次发行前2480万股股票。扬杰科技201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9元,本次发行摊薄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67元。若按照创业板平均30倍的发行市盈率算,扬杰科技的发行价在20元左右。即使按照25倍的较低市盈率算,扬杰科技的发行价也在16元。若按后者计算,苏州固锝错失的2480万股股票保守估计也对应着3.97亿的纸上财富。而从苏州固锝财报看,公司去年的净利润不到7000万元。
苏州固锝当年为何要轻易出让上述股权?扬杰科技实际控制人,同样是股权受让方扬杰投资的实际控制人梁勤指出,扬杰投资与苏州固锝等当年共同设立扬杰有限的目的是为了借鉴苏州固锝成熟的管理经验,而苏州固锝是将扬杰有限作为其在扬州的生产基地,双方的运营目标不同,所以导致“分道扬镳”。苏州固锝2007年年报亦披露,扬杰有限成立后的试运行过程中,合作方对运营目标有所不同,经友好协商,达成了股权转让协议。
“曲线”合资,获税收优惠
2006年,扬杰有限成立时,除苏州固锝、扬杰投资外,另一股东为香港法人广禾洋行,后者实际出资800万元,持有25%的股权。苏州固锝退出后,广禾洋行仍继续持有扬杰有限25%的股权。直到2011年12月底,广禾洋行突然将其持有的扬杰有限25%股权进行了转让,转让价格居然是5年前的800万出资额。港资股东为何在上市前悄然抽身?原来,香港股东广禾洋行只是一个“影子”公司,是扬杰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找来的一个股份代持公司。
扬杰科技招股说明书显示,广禾洋行的股东是Georgios Kaidantzis,但Georgios Kaidantzis只是受梁勤、唐杉、沈颖、刘从宁、戴娟、左国军、徐萍、王冬艳8人委托代持股份。
广禾洋行800万元的出资额也是上述8名委托人先以外币形式转入广禾洋行,再由广禾洋行转入扬杰科技,用于缴纳出资款项。而上述8名委托人中,梁勤是扬杰科技的实际控制人,另外7人也多为公司高管或梁勤家人。扬杰科技也在招股说明书中坦承,上述8人2006年时想设立合资企业,但因出资人均为境内公民,所以无法以个人身份设立合资企业,所以就委托香港公司—广禾洋行出资。由此可见,扬杰科技并不忌讳自己“曲线”合资的做法。
不过,就在扬杰科技上会前夕,包括实际控制人梁勤在内的上述8人收回了委托给广禾洋行的股份,扬杰科技也因此向扬州国税补交了公司作为合资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款项,共计542.08 万元。
下游产业遭遇寒冬
从公司本身业绩来看,扬杰科技面临的压力也不容小觑。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扬杰科技主要是生产新型电子元器件。其中,公司生产的功率二极管主要是作为配件,用在光伏组件上,所以光伏市场的波动对公司销售有一定影响。而在2009 年至2011 年的报告期内,扬杰科技光伏二极管产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300多万元、1.24亿元、1.45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35%、35.16%、32.18%。光伏行业向扬杰科技贡献的营收比例最大,但整个行业近几年一直不景气。
公开资料显示,全球光伏市场从去年二季度开始遭遇突如其来的寒冬。一方面,占光伏市场超过6成的欧洲开始削减光伏补贴。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光伏产业掀起反倾销和反垄断。双重夹击下,光伏行业急转直下。
体现在扬杰科技上,公司2011 年度光伏二极管平均单价比2010 年下降5.21%,与光伏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的总体趋势基本相同。此外,报告期内,扬杰科技2010年创下4600万的净利润,比2009年猛增2.3倍。但在2011年,公司6000万出头的净利润只比上一年度增长了30%,远远落后于2010年的业绩增幅。扬杰科技并未解释,公司净利润增幅为何在2011年猛降,但从下游光伏行业景气度看,受累于光伏行业的可能性较大。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